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是在对大庄科花岗杂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工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为解决该杂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岩浆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以及钼矿化角砾岩在岩浆演化中的位置等岩石学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并依此对上述岩石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双峰式”花岗岩是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母岩。金矿床的分布严格受高峰值花岗岩的控制,距高峰值岩体最大距离不超过5km。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双峰式”花岗岩为岩浆型花岗岩,是同源同期不同阶段形成的一对花岗岩体,含金量明显呈现两个峰值,即早期为低峰值花岗岩,晚期为高峰值花岗岩,其时代为燕山期。“双峰式”花岗岩是找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重要岩浆岩标志。  相似文献   

3.
孟山岩体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延边褶皱系与中朝准地台交界地带。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发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体同位素年龄为326.4Ma(锆石U—Pb),属中海西期。孟山花岗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显示大陆弧造山花岗岩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江西德兴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岩体,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体的杂岩体,是在燕山期由脉动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性从早期偏酸性向晚期偏基性演化。区域地质、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由原先侵入于地壳中的深源火成物质和部分沉积物质,在燕山运动的脉动断裂作用影响下,不断产生部分熔融作用和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形成部位是在上部地壳或康腊面附近;脉动断裂活动是形成岩浆以及诱发岩浆上侵的主要因素;岩浆是随分熔作用的加强而逐渐转向偏基性;铜、硫等成矿物质是由成浆原始岩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释放分馏而富集的。  相似文献   

5.
寨背顶富重稀土花岗岩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呈岩祩状侵位于大东山花岗岩基东北侧边缘带上。其岩石化学特征属于一种富硅、富钾、铝过饱和的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该岩石以富含重稀土元素(HREE/LREE=3.78),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04)为特征,显示出一种高度分异演化的特点。通过相图分析及包裹体研究,确定该岩石的形成温度为700℃~760℃,压力为500b,成岩深度大约在3km 左右。岩浆结晶时有流体存在,其流体的 pH=7.1,Eh=-0.26V。综合其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点,认为寨背顶富重稀土花岗岩属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它与大东山花岗岩体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是该花岗岩浆结晶演化的晚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分布颇广,但研究程度还很不够。本文就该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和侵入期次、各期次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微量元素以及深源暗色包体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花岗岩的成因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岩石中的辉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綦村岩体不同岩性中的辉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岩浆系统中早期结晶形成的晶体,被后期的岩浆携带至地壳浅部,另一类是岩浆定位以后结晶的自生晶。在辉石的分类中大部分辉石属于透辉石,有少量是普通辉石。尽管在不同岩性中辉石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所有辉石成分都指示綦村岩体的母岩浆属于亚碱性系列,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辉石和角闪石的结晶分离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岩浆中的镁元素在早期形成的辉石和角闪石中富集,铁元素在残余熔体中富集,并在岩浆定位后随流体出熔成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附近40个斑岩钼矿床(矿点)及 数个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将“华北地台”钼矿床“成矿”侵入体分为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和花岗闪长岩系列。据“华北地台”斑岩钼矿侵入体的分布特征,产出的大地构造部位,围君时限(Ar—Pz)及厚度(>40KM),酸性岩的钼含量,钼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同位素和稀土资料,对“华北地台”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侵入构造环境,上侵方式,热液蚀变,有关的矿化类型和矿床构型以及钼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指出“华北地台”钼矿斑岩体应属幔壳混合(过渡)型花岗岩系列。  相似文献   

9.
原生岩浆的确定,是研究玄武岩浆成因的首要问题。根据原生岩浆与其源区岩石在岩浆起源条件下具有平衡关系的性质,R.N.Thompson运用实验岩石学手段,获得了苏格兰北部skye地区富镁玄武岩与上地幔矿物组合[Ol+O_(px)+C_(p(?))(+Ga)]在相图中构成的四相点(不变点),从而确定了这种富镁玄武岩为该地区的原生岩浆。把握Thompson的这一思想,我们运用矿物—熔浆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确定了内蒙古锡盟榛子山玄武岩的原生岩浆,同时得到了该原生岩浆是在压力为17.5kb、温度为1390℃的条件下由上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成的结果。利用岩石的主要元素、痕量元素资料考察玄武岩的原生性质,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却给不出岩浆起源条件的任何信息。结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运用岩石热力学方法将对所研究地区的原生玄武岩浆及其起源条件给出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已知典型矿床研究表明,斑岩钨矿床具以下基本特点:(1)成因上与特定的岩浆岩建造密切相关。(2)空间上受深断裂控制成群成带分布。(3)受含矿母岩浆制约具特定的蚀变类型组合及其分带规律。(4)常与Cu、Mo、Pb,Zn、Au、Ag等伴生成矿。形成斑岩钨矿床的所谓特定的岩浆岩建造,成因上属作者所划分的过渡型花岗岩类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时代上集中于燕山早期晚阶段(晚侏罗世)、构造演化阶段处于陈国达教授所划分的地洼发展阶段激烈期。杂岩体演化成矿是斑岩钨矿床形成的基本途径;其成矿岩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均是岩浆充分分异演化的分异杂岩体。但随着杂岩体由早而晚岩性由基而酸的演化,壳质组分向岩浆晚期的逐渐聚集,斑岩钨矿床的形成总是与杂岩体既期高酸富碱富挥发分的壳质斑岩直接相关。所以,斑岩钨矿床既具与斑岩铜矿床相类似的成岩成矿机理,又具与斑岩铜矿床明显有别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前者是斑岩钨矿床赖以确立的依据;后者则决定了斑岩钨矿与斑岩铜矿不同的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及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大讨论了格陵兰东部Sulugssut过碱性杂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矿物成分特征,并与其它地区过碱性岩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杂岩体的物质成分及产出特征比较特殊,与成分类似的过碱性岩有一定差别.认为其形成可能是由来自地慢深处的独立碱性岩浆结晶形成,而不是碱性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某些前沿课题。对岩浆作用的全面认识,不仅要研究其化学过程,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地幔—岩浆—C—H一O系统的研究是深部地质研究的一个侧面,深部地质过程是地表及浅部地质现象的动力来源;超地幔热柱是板块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起因,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板块运动是超地幔热柱在地表或地壳浅部的直接表现;开放的岩浆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沉积铝土矿岩石的结构构造对于矿床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过去研究很不够,首先在定义上很混乱;把结构当构造,或把构造当结构也是常有的。再者结构构造在铝土矿床空问分布含量上,以及形成作用与形成阶段均需仔细研究,从而得出比较确切的成因认识。作者通过研究,认为我国沉积型铝土岩石的结构构造是各种各样的,其形成作用和形成阶段也是多种多期的,而不能一刀切。其与红土型铝土矿也不同。也不是单纯的“胶体化学沉积”或单纯的“机械沉积”。而是多因素、多阶段、不同程度的成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铅同位素数据处理,认为辽宁岫岩东胜铅矿始形成于30亿年左右,后经地壳活动、变质作用及地下热水溶液的加入,使造矿元素不断富集,至燕山早期,由于区域上花岗岩的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部分最终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为鞍山群和上地幔以及后来加入的地壳物质。该矿床为受断裂和层位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出发,对秦皇岛都山Sr型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泉水形成和赋存于花岗岩与三屯营组片麻岩接触带部位,泉水附近有挤压带、断裂带数条,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空间和运移通道,F2正断层是控制矿泉水的主要构造带,控制着矿泉水的富水性;都山岩体中的中心相黑云母花岗岩和过渡边缘相斑状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的斜长岩和钾长石,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通过裂隙向下运移,与长石类矿物作用,长石解体,Sr又极易与钙产生类质同象置换现象进入含钙矿物中。水中Sr通过岩石中Sr元素的溶滤作用产出,随着溶滤时间增加,锶在水中不断富集,最终达到标准而形成含锶型矿泉水。  相似文献   

16.
与I型和S型花岗岩一样,A型花岗岩也是一种重要的成因类型。对A型花岗岩的有效鉴别,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必需的。过去有关论文较少,一般就其个别方面予以论述,有些不够全面具体。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就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构造环境和矿产等方面,给出综合、准确、适用的A型花岗岩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列,间歇明显,前期火山活动较弱,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后期火山活动增强,火山岩呈厚层状产出。根据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研究,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明显富集,Sr表现出正异常,Nb和Ta相对亏损,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重熔,或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所有样品中轻重稀土分异非常弱,没有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与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中的基性火山岩有明显的差异,类似于陆内玄武岩。通过研究系列的地球化学图解,古元古代甘陶河群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钡(Ba)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稳定同位素,逐渐展现出其作为示踪花岗质岩浆演化和流体活动的独特优势。目前,Ba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储库已经基本建立。地壳的重熔过程可以分馏出Ba同位素,导致生成的熔体富集重Ba同位素。然而,在喜马拉雅康巴淡色花岗岩中观察到的轻δ138/134Ba值(-1.32‰~+0.12‰)很可能与来自大型深层岩浆储库的流体有关。深层岩浆储库释放的流体对康巴浅色花岗岩的岩浆演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了较低的轻Ba同位素组成(<0)。这些流体不仅改变了浅色花岗岩的Ba同位素组成,还可能输运了一些可溶性金属元素,有助于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熔体相比,钾长石富含轻Ba同位素。高分异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分离结晶会导致明显升高的δ138/134Ba值(>0),而具有岩浆-热液特征的高分异花岗岩的δ138/134Ba值明显低于大陆地壳(~0‰)。在俯冲带流体过程中,Ba同位素可以大量分馏,轻Ba同位素优先富集在矿物中,导致变质流体的δ138/134Ba值远高于俯冲物质(如蚀变洋壳)。俯冲...  相似文献   

19.
攀西裂谷位于扬子古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裂谷带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且频繁,同时兼有岩浆的深成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火成岩共生组合体。从海西晚期至燕山期,在裂谷带广泛发育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笔者将攀西裂谷花岗岩分为三大类型,既幔源岩浆岩套中的碱性花岗岩、壳幔同熔A型黑云母花岗岩、陆壳重熔A型花岗岩。三类花岗岩都具“碱性”、“无水(或少水)”、“非造山”的人型花岗岩特点,因此将它们统归为A型花岗岩套。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初以来,人们对岩石物理学的兴趣明显地增长。在解决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课题中,岩石物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其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工作与岩石磁性有关,这是因为岩石磁性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质信息。同时,岩石磁性研究较简易,快速,并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其中花岗岩类的磁性研究尤为深入。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侵入岩,它在很多情况下与铅、钨、锡、钥,锌及其他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床有着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就各种观点的研究系统而言,它也是工作最详细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