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果:有理有据打赢二氯甲烷反倾销之战四氯化碳产品贸易战硝烟未尽,巨化等七家企业又转入依法有理有据地进行二氯甲烷反倾销之战,首先与北京凯源律师事务所签订了二氯甲烷反倾销委托合同。二氯甲烷与一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产品是关联产品,一种产品产量必然受到相关产品产量的限制。为了保持甲烷氯化物总量及效益,韩国、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德国等国近年来大肆向中国倾销二氯甲烷,而且倾销之势愈演愈烈。对于二氯甲烷产业来讲,巨化公司和四川鸿鹤公司占据了国内市场90%的份额,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与英国等五国基本处…  相似文献   

2.
在建项目     
鸿鹤3万吨/年甲醇法甲烷氯化物工程开工四川省自贡市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万吨/年甲醇法甲烷氯化物工程日前开工。该工程总投资达3.5亿元人民币,将从西班牙引进较先进的甲烷氯化物生产技术,预计在2003年建成投产。届时,甲烷氯化物含量可由目前的99.5%提高至99.99%,而且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的产出比例也将大大提高。淮化130吨锅炉工程加紧施工安徽淮化集团公司因蒸汽供应矛盾日益突出,决定增设一套130吨锅炉。自3月份开始施工以来,先后完成灌注桩及承台桩的基础施工和煤仓间框架施工,除氧器及除氧…  相似文献   

3.
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纯碱、氯碱、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其中甲烷氯化物商品量排名国内第一。  相似文献   

4.
李红  梁锋 《化工管理》2001,(2):36-37
至 2000年底,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股份)的产值已达到 12.7亿元,与公司成立之初的 1998年相比,增长 14.3%;销售收入 13.78亿元,增长 24.48%;利税 2.56亿元,增长 46%;人均劳动生产率 18.5万元 /年,增长 31.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5.048吨标煤,下降 6.76%,公司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巨化股份自 1998年 6月 16日在沪上市以来,效益逐年稳步增长, 1999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 50强之一。巨化股份效益是如何逐年提高的?该公司总经理许生来深有感触地说:技术创新是巨化…  相似文献   

5.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化公司).是由始建于1958年的地方国有企业自贡市鸿鹤化工总厂,于1994年改制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为吴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现有总资产27亿元,职工6000余人。  相似文献   

6.
日前,巨化股份参股的浙江衢州巨化昭和电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高纯氨项目正式开工。 该公司由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巨化股份、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昭和电工出资51%,中方两公司合计出资49%。该公司将充分利用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的生产技术、品牌形象和市场网络优势以及巨化完善的水电气和环保设施,由晋巨公司提供生产原料及公用工程配套,计划在2009年6月建成500吨/年的高纯氨生产装置,产品全部销往昭和电工的各分、子公司。  相似文献   

7.
鸿化公司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纯碱、氯碱、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其中甲烷氯化物商品量排名国内第一。公司现有总资产15亿元,职工6000余人。1998年以来,鸿化公司建立和推行了“模拟市场,买断经营”管理模式。新的运行机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同1998年比较,2002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0%、96%、2.94倍、2.4倍;劳动生产率6.6万元/年人,增长74.60%。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甲烷氯化物主要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近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下游产业高速发展,加之对进口二氯甲烷、三氯甲烷采取了反倾销措施,为国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甲烷氯化物产能、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11):F0003-F0003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巨化集团公司独家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大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现有总股本为34100万元,其中中国有法人股25300万元,社会公众股8800万元,1998年6月26日,公司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10.
行情快递     
聚乙烯市场形势分析尽管国内及亚洲多套装置因故停车,但受需求淡季、乙烯市场疲软及原油和石脑油市场一度下滑影响,2002年11月份聚乙烯市场总体呈现疲弱态势,资源不多但需求也不旺,价格小幅盘整。另外,由于2003年1月份进口聚乙烯关税降低,中国用户从2002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订货甚少,11月中旬后由于用户纷纷开始预购2003年1月份到港货物,而此时恰逢亚洲几套装置停车,聚乙烯行情在疲软了1个多月后价格开始有所上扬,亚洲主要供应商报价趁势提高10~20美元。2002年12月份低密度聚乙烯韩国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