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关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段规范高收入部门的用人机制以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等.  相似文献   

2.
闫云  赵艳 《中国市场》2012,(52):108-110
本文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出发,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可以看出,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实践中却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起点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方面,而基础教育不平等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导致的,为此必须从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机会的平等调制入手加以解决,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文涛  周翔 《消费导刊》2013,(9):216-217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不公平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表现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存在着不均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浙江省教育发展长期以来走在全国前列,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和创新,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兰明博 《华商》2008,(12):74-74
教育公平是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以及延伸。教育公平理论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合理平等配置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局部差异原则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研究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以及教育公平在当今教育界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和谐等重大现实教育问题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求解农村教育权利贫困的经济法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刚 《商业研究》2006,(6):195-199
解决农村贫困是我国新世纪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制约农村发展的真正因素是农村教育权利贫困。农村教育权利贫困的形成主要是制度上的原因,而且导致农村在贫困中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导入经济法的理念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农民享有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实现社会实质平等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表现为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诸多方面。而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人们通常以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作为评判社会公平程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两者一致,相互促进;有人认为两者矛盾,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理论,进而导出不同的实践和结果。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差距过大,据“焦点访谈”报道,珠海市和贵州省晴隆县人均国民收入相差86倍,实际上,人们感觉到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比分布的数字大得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对公平的理解以及在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做法并非不无关系。当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效率的看法上,而在于对公平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有鉴于此,笔者对公平以及它与效率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多层次的涵义。 (一)机会平等。它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就业和投资上的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以社会成员在社会  相似文献   

8.
汪杰锋 《品牌》2014,(11):268-268
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在于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能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起点、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所存在的有失公平问题,应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和着力改革教育招生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弱势群体子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其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等重重困境,这加剧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遵循平等原则、补偿原则、整体原则进行教育政策设计,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易大东 《消费经济》2007,23(3):78-81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客观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及公私差距等现象,给教育资源的公平消费带来了诸多不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扩大优势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有利于教育公平消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公共经费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90%左右,远高于我国。如英国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负担了60%,地方税收负担了36%。个人负担的学费和来自民间的捐赠仅占4%。这种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充分保障了不同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公平、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义务教育由政府兴办,其经费由政府公共经费承担,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被教育经济学理论以及各国实际证明了的最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做法。这样才能实现基础教育投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切实保证每一适龄儿童获得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将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分解为源于环境因素的机会不均等、源于努力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以及源于运气和未知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三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5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机会不均等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出生时户籍的贡献度有上升趋势。(2)通过估算,2010年我国机会不均等为24.39%,2012年为28.04%,2013年达到峰值35.72%,2015年下降到30.56%,而如果不考虑党员身份、迁移两个努力变量以及环境变量与努力变量的交互影响,估算结果会被高估至少8个百分点;居住地、性别、出生时户籍是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来源。(3)2010—2015年,农村机会不均等平均水平达到33.31%,高出城镇约8个百分点。其中,年龄与性别因素是导致农村机会不均等过高的原因,而居住地差异是城镇机会不均等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就业公平竞争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减缓机会不均等。  相似文献   

13.
学校收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涉及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好教育,涉及到人民群众通过什么途径实现普遍的受教育权利、社会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分配等一系列社会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1):58-59
<正>一、高考招生体检政策现状评析(一)教育平等权的含义教育平等权是由平等权与受教育权这两项基本权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重要权利,具体而言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提高完善自身德行和能力,以实现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平等权则是指"为了促进公民身心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和自身生活发展的需要,依法经国家和社会认可而受到国家保护的依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收费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从出现的问题反映强烈程度及现实表明,教育收费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确保教育资源和机会公平分配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办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对教育资源(包括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以获得最佳效益(效率)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重视教育,不重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活着的质量就不高.可以说:社会进步,国力增强,离不开教育、科技振兴,教育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资源配置.西部开发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抓住和利用这一机遇,合理配置好教育资源,对实现"科教兴灌"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浙、粤两地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浙、粤企业家公平观从两个角度,即对分配差距公平认可度评价和获取机会的社会公平度评价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前者简称分配公平,后者简称机会公平),得出以下结论:(1)年龄与分配公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对分配中的现实差距容忍度越高。道德水平和分配公平观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意味着道德水平越高,对现实中的分配差距容忍度越低。(2)对于机会公平的看法:年龄、受教育水平与机会公平观有部分显著相关性,其中年龄与机会公平观负相关,即年龄越大,对获取机会的社会公平度评价越低。(3)广东企业家和浙江企业家都认同努力工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8.
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校考试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为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机制保障。在当今的新形势下,高考制度变革需要克服和防范各种新的问题:机会公平问题,资源过于集中,考试与入学、就业脱节问题。特别是面对当前教育国际化问题,高考制度必须适应教育多元化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试体系,加快改进和完善高考及高教制度,遵循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等原则,加速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健康公平是指每个人都应有公正的机会发挥其全部的健康潜能,如果可以避免,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该权利,获得最佳健康状况的机会不应该因为偶然落入的经济、社会、政治、民族、职业的不同而不同。健康不公平超越健康不平等。健康既是个人的责任和选择,更受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从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三个维度影响健康,是健康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践的发展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的面前,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更加关注民生成为破解公平失衡的抓手。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内涵效率主要是指产出和投入之比较,可以说劳动生产率水平基本上反映了效率的高低。公平有三层涵义:一是指机会平等,其基本含义是: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要平等,“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二是结果公平,其要义是根据业绩大小获得相应收入。即一方面劳动者按劳取酬的收入与本人投入的劳动时间长短、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熟练程度成正比;社会成员的各项收入与其所得相符,投入与所得相称。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存在着社会上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收入差距。三是规则公平,既体现在规则本身是否公正,又体现在公正的规则在实践上能否公正地实现。公平是以效率为取向的公平,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在某一时期,如果政府调控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力与资本就会失去活力,从而使效率降低;相反,如果过分地向效率倾斜,则会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扩大,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