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静 《经济导刊》2011,(12):16-17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希腊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世界金融危机步步深入,这些危机背后都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子。次贷危机中,面对很多投资者完全搞不清楚地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本应当为投资者提供警示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全失去了世界级的专业评级机构应有的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评级机构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各方对其在危机中的能力表现提出了质疑,其自身信用也受到极大的挑战。该文从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关系的视角出发,评述评级机构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通过反思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我国如何规范、完善评级机构以及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迪拜和希腊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之后,相继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灭,价格大幅度下降,资金链条断裂,实体经济无力支撑等多重因素.而金融危机之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陷入债务危机之中.迪拜和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在短期内冲击全球经济,而且给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很多警示.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形成中的角色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芙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化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和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是如此的重要.而2006年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和2010年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尹中卿 《资本市场》2012,(12):22-23
随着信用评级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方位不断拓展,信用在今天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很不幸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责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的安然事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目前正在演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充分暴露了世界现行评级模式的弊端,凸显出在金融新型产品和主权评级领域,确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成为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显然,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灾难中难辞其咎.法律的漏洞和监管的不利,以及投资者的放纵和肇事者的故意,使他们有了在证券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量.为此,必须切实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避免重蹈覆辙.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行业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把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推到了风口浪尖。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似乎成了制造危机的帮凶,一时间,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纵观危机爆发前后的几十年里,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了国际评级市场,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和控股等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信用评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揭示信用评级机构的金融机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贺晓波  李杨 《现代财经》2008,28(4):21-24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余丰慧 《商周刊》2012,(1):12-12
周小川行长提出应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依赖的呼吁恰逢其时,也非常必要。客观来讲,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正在发酵的欧债危机,金融机构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个显著特点是,惠誉、标普和穆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超前预测和预警几乎没有,更谈不上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他们主要的“功劳”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眼看着危机发生不可避免了,就助纣为虐降低危机震源国家以及机构、  相似文献   

14.
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后,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本文对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并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刊》2003,(2):96-96
评级债务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拥有由一个或多个评级机构对其所作的信用评级的债务。这些机构独立从事信用评估业务。现今最知名的机构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ddy's Investors Services)和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信用评级是可以选择的,公司必须要求评级机构提供一个发行债务的评级。信用评级给债务证券的持  相似文献   

16.
韩玎  鲁篱 《财经科学》2014,(4):32-41
基于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依赖,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评级机构因评级中的欺诈、重大过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日渐增多,美国、欧盟的相关判决表明其开始不断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但在设计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机制时应当确保各方都有审慎的激励、确保权责相一致。而诉由的选择、对评级机构的过错认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开始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存在监管立法层次低、监管权力不统一、准入标准失效、利益冲突难以规避等问题。为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赵晓玲 《时代经贸》2010,(4):164-164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信用评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揭示信用评级机构的金融机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批评人士开始质疑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投资产品的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分析了中国的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信用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债券发行人的产权性质如何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付费模式与债券评级质量之间的关系.与发行人付费机构相比,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强,但缺乏获取企业内部信息的渠道.文章认为,发行人产权性质同时影响投资者付费机构的独立性优势和信息劣势.文章基于我国第一家投资者付费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中债资信")的研究显示:与发行人是国有企业的情况相比,当发行人是民营企业时,中债资信评级相对于发行人付费机构评级的信息含量更少,但调整及时性更强,发行人收买评级机构的能力和公开信息量与中债资信评级信息含量的正向关系也更强.文章研究表明,发行人产权性质是决定投资者付费机构评级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