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少城市交通能耗是建设低碳机动化的核心目标之一.城市交通能耗和城市密度、交通模式等多因素相关.研究在假设短期内城市密度、交通模式恒定的前提下,提出通过提高城市微循环交通运行效率,减少车辆延误时间,减少特定城市地块的交通能耗的尝试.以杭州市西湖区某地块为例,采用vissim仿真模型模拟地块内微循环交通系统运行,通过调整地块内部的支路间距和单行交通,减少地块内车辆延误时间,从而达到减少该城市地块交通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9—2020年武汉市“城市留言板”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筛选包含地理信息的交通类网络留言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武汉市交通问题总体特征和分区交通问题特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武汉市交通问题的时空分布具有非均衡性和季节性特点,在主城区形成多个双中心高热度组团,远城区的高热度区域呈离散状分布。跨江道路是交通运行的重要冲突点,舆情热点道路位于通勤走廊和产业新区与主城区的连接处。主城区市民反馈的交通问题聚焦于机动车停放问题,远城区市民更加关注公交线路配置问题,产业新区市民的留言则侧重于交通拥堵问题。“市民出行”“城市建设”和“违章处理”是各辖区存在的共性交通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市的区位差异性提出交通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低碳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成为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趋势。当前,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健康短程的低碳出行方式受到广大杭州市民的青睐。但是,近年来由于杭州市慢行交通公共产品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特征,导致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出现脱节。论文针对不同区域居民出行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供需状况失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交通权利人皆有之,但这种权利的实现除了同交通主体的主观行为有关外,更重要的在于具备充分的外部保障条件。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市民交通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日益引人关注。本文结合城市交通困难的现实,具体分析了保障市民交通权利实现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实际上也正是解决城节交通难题的要件。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城市道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直接对城市交通运输和市民的出行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努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5,(14):68-69
文章对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进行研究,结合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新村项目的设计,总结和摸索出适合解决城市老小区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欢 《楼市》2004,(19)
"杭州地铁最新方案出台了","好几条快速路要造了"……众多新鲜出炉的交通规划牵动着杭州市民的心。交通不仅关系着市民们的出行,同时也对一个地区的商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便利的交通将带来大量的客流,是形成商业氛围的保证,但过于快速的交通、过宽的马路对周围商业又是一种制约。交通对于商圈的形成,对商业的影响,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对于很多投资商业地产的人来说,必须关注交通规划。 交通方式对商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对于一个城市整体经济水平、商业氛围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机动车还没有发明之前,水运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自行车出行经验及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本地现状,以缓解交通压力、实现低碳出行、促进休闲旅游、塑造公益城市形象为目标,通过对课题框架、设计模式、公益服务功能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适合西安的城市自行车交通规划及使用系统,内含自行车停放站分布规划、自行车设计及配套设施使用原则及管理模式,力求通过自行车交通出行的推广及普及,为西安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人口与汽车的数量骤增。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普通道路交通形式无法解决平面交叉、空间冲突等固有问题,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有效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辉 《价值工程》2012,31(32):85-86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我国多个城市开始建设或已投入使用。但其造价昂贵、投资巨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前期工作、客流预测、建设标准和限额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为今后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城市车辆和出行量的增加,导致交通供给量高于交通需求量。如何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成了市民普遍关注的重点。而合理规划绿色交通是改善交通拥挤状况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城镇化建设、城市公众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将给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共十八大规划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蓝图,其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而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的公众交通建设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在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基础和先导作用。这些公众交通物业的运行需要有相应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配套的服务与管理,这将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重要机遇。上海浦江物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江物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那么就需要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具有快捷、节能等优点,所以已经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稳定的电力系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稳定运行的基础。论文主要先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故障的原因,然后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故障类型,最后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故障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杭州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特色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公交优先、智能交通、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杭州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服务基础。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推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政策。可以预见,智慧交通会在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以及投融资政策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城市发展研究》2002,9(6):66-68,65
智能交通 (ITS)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青岛作为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 ,已被列为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示范城市。青岛将抓住迎奥运和建设数字城市的机遇 ,综合运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定位和遥感技术、控制技术等 ,对城市交通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加快智能交通建设 ,以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1 城市功能的发挥需要智能交通的支撑   1 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青岛的定位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  相似文献   

17.
边慧 《价值工程》2019,38(25):51-52
随着近年来城市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不断扩大了城市规模。人民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对现代城市交通系统日益提高了要求,逐渐产生了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很多问题。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中应提高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都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科学建设不仅对于贯彻绿色出行及环保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使城市交通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日常生活较深入地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规划,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强 《价值工程》2014,(11):72-74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腾飞,城市综合交通的规划与建设也就成为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乌鲁木齐市在自治区政府的引领下正在着手编制《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文中介绍了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道路体系、公共交通体系等。通过该文章,可了解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自治区、乌鲁木齐两级党委和政府对乌鲁木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挑战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可持续交通研究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城市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建立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发展目标的关键.城市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建立迫切需要强大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理论体系框架和研究方向,为城市可持续交通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设计与国家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和交通采用什么色彩更适宜,是一个作业环境与色彩设计问题。为防止或减少因交通色彩和城市色彩无秩序、不和协、无标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对交通、色彩、环境与人这一复杂系统当中色彩作用于心理而引起的感必及生理上的反应与交通色彩安全问题作 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城市交通色彩设计的规律与原则,为今后制定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应用法规与城市交通色彩设计国家标准作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