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江苏农村经济》2014,(5):14-14
今年江苏水稻机插秧面积将达2550万亩,机插率达到75%,机械化种植水平将达80%以上,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粳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产量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2011年,全省水稻面积5171.3万亩,产量2062.1万吨,占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的25.1%和37%。今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按照“955”结构进行调整,水稻预计达53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增幅2.5%。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上海郊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近80%,水稻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稳定.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优良种源创制、品种结构优化、农机农艺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市水稻单产稳步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14,(4):21-21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全国稻田杂草发生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左右,每年损失稻谷约1000万吨。目前水稻田除稗剂应用情况为:50%丁草胺乳油每年使用量为2140吨,占应用总量的26.7%;50%乙草胺乳油每年使用量为1080吨,占应用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5.
一、杂交水稻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 四川盆地边缘的涪陵地区10个县,从1977年开始种植杂交水稻,经过7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1983年种植面积为667,833亩,比1977年增加50.8倍,由占水稻面积的0.41%增加到21.60%;亩产由752斤提高到982斤,增长30.59%;产量由占水稻产量的0.61%上升为36.56%,增长58倍,大大超过了面积增长的速度和所占的比重。1983年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多产稻谷3.4亿多斤,增加产值4,695.57万元。全区水稻总产达17.9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6.
苏皖两省粳稻产销情况与前景分析朱静屈宝香一、稻米产销平衡状况苏皖两省近年粳稻生产发展较快,1996年水稻种植面积合计451万公顷,其中粳糯稻面积约为221.67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9.15%。在两省粮食系统原粮收购、销售与调出省外总量中,稻谷均...  相似文献   

7.
庆安县种植水稻有60多年历史,1983年以前,大都是采用慢撒条播的传统栽培方法,水稻生产水平不高,亩产量只有400-500斤,种植面积始终在20万亩左右徘徊。1984年,在日本专家原正四的指导帮助下,采用寒地旱育稀植新技术,实行小棚育苗的等距插秧,亩产一跃达到了40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全县水田面积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水稻总产3.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64%。全县水稻平均亩产突破了500公斤大关,以村为单位最高产达到了600公斤,最高单产户达到了750公斤,被称为寒地种稻之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 90年代初期从“以稻治涝”开始起步,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到 1999年,垦区水稻面积已达 68. 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37. 2%;水稻产量 517. 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57. 2%。然而,垦区大部分水稻均以“原字号”形式销往外地,每年加工大米不足 40万吨,加工水稻不足水稻总产的 1/ 10。究其原因,一是达产率低,仅为 43%;二是大部分设备老化严重,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省农垦总局不惜重金购入 20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佐竹稻米加工设备 (每套 162万元 ),并一改计划经济下的…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八五三农场从本场场情出发,把水田开发作为低产田改造、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实行治水兴稻、以稻治涝、强场富民的战略方针。到1998年种植水稻面积达35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37%。全场57个生产队有47个生产队种植水稻。农场在水稻生产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10年,水稻面积几乎占粮食面积的30%,稻谷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5%,为国民提供了约40%的热量来源。中国水稻也是世界稻米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自1980年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3%,稻谷产量占37%。本文通过对中国过去稻谷的供给与需求的深入剖析和对生产与消费增长的系统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过去中国水稻生产增长的原动力;中国要继续出口大米已不具现实性,甚至中国很可能在几年内由大米净出口国迅速变成世界大米的主要进口国。  相似文献   

11.
黄凤敏 《农家之友》2009,(13):29-29,3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而且我国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60%,水稻在我国的粮食总产中约占40%。水稻生产对减少贫困人口,农村就业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江苏省为例,探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在水稻种植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并进行精度评价.首先利用MODIS数据构建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表水指数(LSWI).根据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对比统计数据,该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误差为16%.同时,对环境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对比二者提取结果,面积相对误差为5%,空间一致性达到60%以上.研究表明,在平原区域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大尺度水稻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情况 玉林市是广西荔枝、龙眼主产区,上世纪90年代,玉林市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呈跨越式发展,由80年代末的50.2万亩,猛增至2000年的190.6万亩。其中普通品种禾荔约83万亩,占荔枝种植面积75%以上,优质品种和早、晚熟品种仅占8.9%。在当时果品供不应求时,其弊端未显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禾荔和普通龙眼价贱难卖,  相似文献   

14.
徐振湖 《农村展望》1997,(1):25-25,27
我们方正县自1981年引进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实施水稻生产第一次革命以来,水稻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农村经济有了大幅度增长,农民的富裕程度有较大提高。到1996年,全县水稻面积已由1981年的4.9万亩扩大到32万亩,增长了6.7倍;水稻平均亩产量由386斤提高到了1000斤,增长了2.03倍;人均水稻纯收入1300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56.4%,水稻在整个粮食作物中所处的地位是:60%的面积,80%的产量,90%的产值。作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方正水稻已走向全国。现在全县有201名水稻技术员和技术农民遍布全国指导种稻和承包种稻,累计指导面积1亿亩。方正水稻生产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登新台阶,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我们将瞄准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再用3年时间,建成水稻生产强县。到本世纪末,全县水稻面积要达到4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稻面积要达到4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稻米占80%以上,平均亩产超千斤,水稻总产量达到4亿斤,商品量达到3亿斤,水稻收入达5亿元,加工增值1.6亿元以上。从而完成稻生产的第二次革命,为推进全国水稻生产再做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农田型立体农业的类型广汉县农业正沿着现代化轨道迅速发展。他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创造了高产、高效、低耗和“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农田型立体农业。其较佳的种植模式有以下13种类型: 1.油菜(小麦)——中稻+养鱼型。1985年全县已推广面积1.3万亩,1986年达到2.5万多亩。据典型调查,高的平均亩产水稻可过千斤,鱼过百斤,前茬收油菜籽340斤或小麦700斤,亩收入6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麦稻或油稻增值40%。 2.油菜(小麦)——早稻——秋红苕(秋蔬菜或川芎)型。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6.2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5%。  相似文献   

16.
<正>总体概况生产现状水稻:在种植面积与产量方面,信阳位于全国六个稻作区的华中单双季稻稻区,水稻是大宗优势作物和主导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80万亩以上,其中2017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715万亩,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72.7%(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12年12报道,2017年河南省水稻播种面积984万亩,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利用无融合生殖选育的一系法杂交稻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农用杀虫剂使用量最多的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达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20%左右。水稻上杀虫剂使用比重大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在4.3亿亩;二是水稻上害虫发生种类多程度重,常年发生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等4种以上,比其他作物多2—3种。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粮食安全的“保险阀”——湖南双季稻生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南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面积和总产多年来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我国双季稻种植主要省份之一,双季稻种植面积历史最高时曾达6200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但也曾经历过严重萎缩情况,2003年双季稻面积一度下降到3836万亩。2004年以来,湖南省启动"压单扩双"行动,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1949年建国时,全省种植面积共167.4万亩,亩产123公斤,总产20.5万吨,基本是自给性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稻生产飞跃发展。198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53.4万亩,比1978年增长1.7倍;亩产232公斤,比1978年增长4%;总产197.6万吨,比1978年增长1.8倍。是建国以来水稻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我省发展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