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为了引导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公共行为,调节地区间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力水平差异,协调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将以此为目的集中起来的财力通过一定方式转移给地方,以协调其财权与事权关系的财政制度。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央政府调节地区之间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手段。它以取得对象与支付对象不同一为特征。以实现调节富裕地区(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的财力上的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各地区财权与事权的相对统一,贯彻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意图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含义的科学界定,对理论研究和分税制改革实践有直接影响。在理论研究中,有人认为税源共享、税收分享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有人把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排除在政府间转移支付之外。在实践中我国分税制改革采取税收返还来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以上观点和做法均值得商榷。政府间转移支付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仅包括补助金。  相似文献   

4.
5.
杨长湧 《财政研究资料》2007,(5):46-48,F0003,F0004
中美两国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下,通过划分事权和事责、确定各自拥有的支出权力和收入权力,各级财政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而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各级财政建立了内在合作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出比较;然后提出完善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借鉴西方经验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支付制度既是一种经济手段,又是一种政治手段,它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建立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规范、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的必然产物,但我国的转移支付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作深入的研究探讨,寻求解决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美国CRA法案的考核评价方法,提出完善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考核评价的相关建议: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数据的系统支持和共享机制;建立分区域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被监管机构规模分类制定考核评价内容:增强对被监管对象考核评价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2.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以焦作市辖区六县(市)财政转移支付为例,分析了对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在内的各项转移支付实施情况以及对财力均等化和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造成的影响,并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修改转移支付测算方法、加快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强化转移支付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问题研究——基于财税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考察发现当前我国公共投资在区域、城乡及行业间都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公平,此种分布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全体社会成员对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究其根源,是由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公共投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因此,要从重新配置税权、完善公共投资法律体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等路径促进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明确界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然后深刻剖析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满足主体功能区上的缺陷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联邦政府单一审计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审计制度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重要审计制度。《单一审计法》对美国联邦政府转移支付审计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介绍了单一审计制度,同时结合我国转移支付审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在转移支付审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财力不足、税制不够完善以及分税制体制方面的问题致使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改善投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扩大内需等方面,税收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是我国根据国际惯例进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运行六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表现为:财权事权不够统一;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转移支付制度欠规范;税收征管乏力。为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分税制日臻科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utilizes a panel data set on two major fiscal reforms in China—the fiscal contract system (FCS) in 1980-93 and the tax-sharing system (TSS) after 1994—to examine how the various aspects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arrangement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fiscal system to facilitate risk sharing. The high revenue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extrabudgetary revenue items in the FCS generally weaken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ability to support interprovincial risk sharing. This situation was reversed in the TSS period.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central-to-local transfer (transfer-in) and local-to-central transfer (transfer-out) on risk sharing was asymmetric in the sense that transfer-out enhances risk sharing but transfer-in does not.  相似文献   

19.
There were three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system. In the first period (1950s to 1979), local governments collected tax revenues and remitted upward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forms during the next two periods made revolutionary changes to the system. The tax-sharing system (established in 1994) provides for revenue centralization, spending decentralization, and large central transfers to local governments. This system remains largely in force.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才能既不失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性规范,又能凸显我们财经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而且要符合本科层次的教育目标和宗旨,文章针对课程设置和安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