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潜在条件 1、大量人民币在香港市场流通 随着内地与香港间的经贸联系及金融合作日趋紧密,人民币在港流通和使用实际上已形成一定规模.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统计,在1996年到2005年之间,香港共接待内地5,794万游客.而我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就规定内地居民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出境,如果这些游客仅仅将6000元中的一半花在香港,则到2005年底香港市场上应当至少有1738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人民币在香港事实上已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交易货币,也将成为离岸市场的有力资金供给源.  相似文献   

2.
宋清华 《新理财》2012,(Z1):74-76
2011年10月23日,宝钢申请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65亿元获批。此举使宝钢成为了首家获批的直接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内企业,且完成了迄今为止香港市场单笔最大的36亿元人民币债券的发行。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发展过去一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引起了全球的瞩目。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已超过全国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80%,日益体现出香港作为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主要平台的作用。香港拥有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今年6月末,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经达到5500亿元。香港也已经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2011年上半年,就有38家企业和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达427亿元。除债券之外,首只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2):F0002-F0002
10月29日,为进一步满足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为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提供平盘及清算安排的范围。个人人民币现钞兑换的限额由每人每次不超过等值6000元人民币提高至20000元人民币.具有个人人民币业务经营资格的内地银行接受经由清算行汇入的收藏人与汇款人同名的香港居民个人人民币汇款的最高限额.由每人每天50000元人民币提高至80000元人民币.取消香港银行发行人民币卡每张最高授信100000元人民币的限颁等新安排.  相似文献   

5.
刘利刚 《财经》2011,(15):50-51
香港人民币市场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飞速发展,在港人民币存款的最新数字达到了5000亿元,从2009年以来增长超过10倍。而仅仅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就大约翻了一番。 大量的人民币进入香港,符合中国货币当局希望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初衷,但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范围仍然十分有限,其存款利率也大大低于同期美...  相似文献   

6.
记者: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迅速,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最新进展情况。梁凤仪: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一些数字来看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人民币的存款总额达5488亿元,占香港所有外币存款的18%,而2010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为3149亿元,2009年底香港  相似文献   

7.
杨明 《云南金融》2011,(12):43-43
2011年10月17日,酝酿已久的离岸人民币标价黄金市场在香港正式设立,首个交易日成交额即突破1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说,该交易平台将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并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无论沪深股市投资人如何期盼“让股价飞”,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视角来看,2011年伊始最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金融事件,还属世界银行宣布在香港市场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世界银行1月4日发布公告,1月4日-14日在香港首次发行总额5亿元的人民币债券,二年定期,票面利率095%。尽管票面利率较低,却仍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香港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国际上较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或将主导2011年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分量的迅速提升,以及金融危机的升级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推上了争议的风口浪尖,人民币正在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展现于国际舞台:中国开始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先后与韩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签署总额达46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人民币国际化开启破冰之旅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和一定过程,只有把准备工作都做足、做实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相似文献   

10.
哪里应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还是上海?香港的优势与劣势 正方观点:在香港,人民币的流量和存量是我国任何一个周边国家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因而香港最有可能办理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就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掌握其流动规模的变动,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金融博览》2012,(6):42-43
离岸人民币市场趋向多元化 香港各项人民币业务强劲增长根据香港金管局资料显示,2011年底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87%至5885亿元;存款证余额720亿元,增长11.6倍,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10亿元,同比增长16.2倍.2011年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2倍,且发债主体趋向多元化,海外注册公司发行占62%;经香港处理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同比增加4.2倍,总额超过1.9万亿元.另外,香港的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可交割人民币远期(DF)、人民币保险产品、人民币计价股票、人民币计价黄金ETF及RQFII等投资理财产品也已相继推出.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2014,(11)
正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币国际化已有了长足进展:截至2叭4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13年年末起,人民币持续位居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列,并超越欧元成为传统贸易金融领域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覆盖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和悉尼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性人民币离岸中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     
《中国金融家》2011,(4):11-11
联合利华首尝3亿元"点心债券" 欧洲跨国企业联合利华昨日宣布,首次成功在香港发行了总值为3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公司因此成为首家发行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俗称“点心债券”)的欧洲企业,以及第一家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快速消费品公司。  相似文献   

14.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5,(10):37-38
近年来,香港物业市场持续回暖,银行房贷业务较过去几年快速回升,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改善,今年3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调高持牌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比率上限,由12%调高至16%,以配合香港2006年年底实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资本协定2》。另外,银行业在拓展人民币业务方面陆续取得突破,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  相似文献   

15.
交通银行     
《时代金融》2013,(22):36
交行香港分行助力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香港顺利发行13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100亿元人民币国债,通过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进行招标,申购总额226.85亿元人民币;面向国外中央银行和地区货币  相似文献   

16.
戴道华 《金融博览》2012,(11):42-43
离岸人民币市场趋向多元化香港各项人民币业务强劲增长,根据香港金管局资料显示,2011年底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87%至5885亿元;存款证余额720亿元,增长11.6倍;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10亿元,同比增长16.2倍。2011年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2倍,且发债主体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创立于1933年的香港恒生银行是香港第二大上市银行,汇丰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2002年和2003年恒生银行均被《亚洲金融》和《财资》杂志评选为“香港本地最佳银行”。而其已有35年历史的恒生指数业已成为反映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主要风向标。2004年5月,香港恒生银行出巨资17.26亿元人民币参股兴业银行,成为占股1598%的第二大股东。这是恒生银行成立71年来进行的惟一一次大规模的股权投资,而这一事件,也成为恒生银行快速抢占内地市场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数据     
《中国外汇管理》2014,(21):10-10
中国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在10月17日召开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座谈会上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009年只有35.8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  相似文献   

19.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展开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总体上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值得深入分析。多面开花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初步成型。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动下,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并在香港初步形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首先,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快速增长。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2011年年底,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量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从不足560亿元增长至5885亿元.  相似文献   

20.
香港人民币“点心债”是近年来在香港产生的新型债务融资产品,它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大发展的产物.笔者作为长期在央企从事融资实务的金融工作者,以及招商局集团2010年、2011年两度发行合计37亿元,香港人民币“点心债”的亲历者,近两年来不断接到银行和企业界朋友关于如何在港发行“点心债”的询问,撰写此文,希望能给后来者,尤其是在目前宏观调控及紧缩货币政策形势下寻求境外融资渠道的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