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同时,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发展?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什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我在2011  相似文献   

2.
夏斌 《中国外汇》2012,(1):10-12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  相似文献   

3.
冯田田 《新理财》2023,(4):54-56
<正>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局势全面放开,其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变小。稳增长、促发展成了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稳增长这一目标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新理财》记者专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梁季。梁季在采访中表示,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与侧重不同,因此目标也有所差别,但不管在任何阶段,都应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12,(1):12-12
“中国经济未来一年的主基调将是保增长,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2012年是如此。”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日前在媒体采访时如此表达。  相似文献   

5.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金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进行分析,从围绕"五个更加注重"出发,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策略,推动区域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大背景下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本文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运行,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采购》2014,(9):57-57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东,广东看东莞”,2013年东莞GDP达到5500亿元,同比增长9.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八,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迅猛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匕也是少有的。因此建设与之相对应,能够有效的为经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新型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关注     
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09年地方增长目标西高东低,央行定下2009年主基调:确保市场流动性,银监会调整十项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自然 《投资北京》2008,(11):28-28
在全世界的目光中,美国金融危机正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进而对实体经济形成拖累。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保经济增长”成为主基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管理》2014,(11):24-27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增长期的“换档”阶段。增长重心逐步下移,产能过剩矛盾逐步暴露,房地产也从快速膨胀陷入高位平台。中国金融体系也承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和占比呈现“双升”苗头。如何看待增长换档期的金融风险?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换档,一些研究开始对中国经济的债务状况表示担忧,例如出现了中国经济的综合负债率(债务总额/GDP)高达2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牛娟娟 《中国金融家》2012,(2):28-29,26
当前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要科学准确研判经济形势,要在“稳健”主基调下。突出“预调微调”特点,要把关注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上。致力于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引导资金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非简单压缩货币信贷指标,同时还要继续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新春致读者     
<正>年末岁尾,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中求进,把握好度是关键。经济开好局,首先要对增长的目标进行正确选择。从表象上看,有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一些经济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就业有保障社会稳定就有保障,但现实情况却要复杂得多。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向好,更多的是建立在基建投资和房地  相似文献   

13.
金日 《证券导刊》2010,(7):51-52
去年下半年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媒体谈论最多的话题,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之后,国家把这一提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4.
广告表情     
孙祺然 《金融博览》2009,(17):40-41
摄影是什么?摄影就是简单的记录.在记录中发现美。中国三十年改革风云激荡.从繁荣走向富强.经济增长举世瞩目。看经济发展要看广告的变化,看生活进步要看广告的表情,看消费更要看广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一 目前,从国家整个宏观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阶段;从外部环境看,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从内部看,去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已达8.2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1万亿,人均GDP超过了850美元。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迎接各方面的挑战,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平台,在今后,首先是在“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0,(15):6-6
“表面看中国经济增长减缓是负面因素,但从实质上看,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调整的表现之一,中国经济接下来将经历非常关键的经济转型调整时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哈继铭  相似文献   

17.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6,(13):33-35
从2006年开始,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本刊记者就下一个五年中中国如何实现新一轮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吴延瑞博士。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陷入内外重围.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史所罕见,从年初提出“双防”,到年中转变为“一保一控”,再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2008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023年的财政经济形势将如何演绎?如何理解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的实质内涵?2023年财政政策如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本文将聚焦三大问题展望财政形势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减速,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受全球经济走势及预期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