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重点分析了网关型和虚拟账户型两种第三方支付模式下沉淀资金的形成过程的不同,进而对沉淀资金及其收益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沉淀资金问题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发展,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而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作为第三方支付领域内一个课题,因为争议较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这部分沉淀资金由于我国现阶段法律有关第三方支付的规定并不健全,在资金性质、资金和利息的归属以及沉淀资金的利用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建立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平台,旨在解决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恶性竞争、电子货币发行流通量不稳定、沉淀资金的难以监督管理和客户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通过定期注册审批制、存款延伸保险制、激励约束机制三大机制措施的提出,该监管平台使得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够规范有效地运作,同时保证激发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创新活力.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平台和其三大机制的规范运行将有效地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谈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监管及金融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中,结算的时间差能够形成资金沉淀,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将可能成为套现、洗钱等的资金渠道。本文对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产生的沉淀资金问题和监管措施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从反洗钱和反套现的角度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网上支付方式,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及监管上的空白,使得在资金运用上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不动用交易带来的沉淀资金,使第三方支付机构坐拥金山而不得;动用沉淀资金,则无疑会使得网上交易的消费者的交易安全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为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模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电子商务贸易支付环节的主要载体,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于沉淀资金的管理也属于灰色地带。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核心的信息流与资金流出现的安全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出建立新监管系统的方案,并从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支付成为了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在快捷便利的同时,带来的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安全性问题也引发了关注。本文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欧美等国际监管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良性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6):119-120
我国的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已有数年,但是对其监管并不完善,使其存在性质和法律地位模糊,沉淀资金的风险,法律监管欠缺等问题。而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的监管经验较为完善,因此应当借鉴这些国家的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现有法律,明确监管机制和监管主体,防范沉淀资金的风险,并建立反洗钱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莉莎 《商业研究》2012,(6):135-139
随着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其所潜藏的资金转移、资金套现、跨境支付和支付机构内部洗钱等多种洗钱风险值得关注。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反洗钱法律监管仍薄弱,应着力构建一个以《反洗钱法》为基础,包含多层次立法,并与国际监管规则相接轨,与支付行业自律规范相契合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反洗钱预防规则、法律责任规则,加强反洗钱法与金融竞争法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不断的发展,第三方支付风险不断出现,潜伏着金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因此有效实施金融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首先要确定监管主体的地方化和发展方向,其次要用原则导向的方式去监管,建立信息公开透明、资金第三方委托管理、邀请会员和保障信息安全等为重点的机制。本文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与业务存在的风险入手,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几点建议,希望在完善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用缺位的"补位"角色、沉淀资金监管和用户资金安全三个角度来分析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对社会支付业务、社会公众资金结算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央行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颁发"牌照"之后的监管尚待完善,本文力图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支付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子商务的支付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跨境支付、资金转移、洗钱、信用卡套现等问题。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必须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竞文  戴银 《现代商业》2014,(24):103-104
近年来我国网上支付的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交易量迅速扩大,由此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体系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现有的监管机制,指出监管存在的欠缺,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迅速,目前平台数目和平台使用者数量庞大。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监管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之后,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优势及近年来爆发的各类风险,并分析了在我国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经验和体系,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霖 《中国电子商务》2014,(3):55-55,83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采用有力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信用程度.然而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仍然存在着很多漏洞,增加了风险系数.由于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是对传统网络法律平台的一种颠覆,形成了新型的法律关系,因此在消费者保护、资金监管及一系列控制非法交易等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实力与信誉平台通过自己的技术主要是安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在消费者与各大银行搭建起桥梁,形成独立支付服务平台。第三方的中立地位可以避免商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满足了商家发展在线业务的收付要求。第三方支付快速、便利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时间差,从而出现沉淀资金的问题。例如,沉淀资金法律性质、利息归属、防范沉淀资金诱发的转移、流失。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这些的问题。对于沉淀资金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由电子商务衍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体交易规模达到3.0万亿,而由此产生的沉淀资金问题也引起了关注。根据等价有偿、成本效益、公平等原则,沉淀资金的利息应归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有,而支付平台则可以通过返利、促销等措施对消费者进行补偿,从而化解沉淀资金僵局,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岳文 《商业研究》2020,(1):131-137
在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方支付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内在特征,原有监管体制是以集中管控为内在逻辑,依靠传统中心化监管的模式、理念、手段无法对第三方支付实现有效监管,进而呈现监管异化。应将监管视为公共产品,以公共产品理念融入监管体系始末,充分尊重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准确厘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性质,合理配置监管权力及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正确平衡监管与产业发展的合理界限;充分考量第三方支付发展个性化诉求,优化监管基础设施,增强监管的合规性,实现市场和社会的认同;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去中心化实现第三方支付监管异化的矫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便捷支付和网购时代的来临,第三方支付平台大行其道,为支付手段开辟新的渠道,也为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但是,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虽然处于成熟阶段,在运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内部风险复杂、行业竞争激烈、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探究,从内部控制、重塑行业格局、加强合作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实现第三方平台更加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