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寻帕记     
婆婆的眼睛不太好,一遇到风就会流泪,所以,婆婆手中总要拿一块手帕用来擦眼睛。然而,有一天,不知咋的,婆婆手中那块用惯了的棉质手帕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看着婆婆着急的样子,我才明白那块小手帕对于婆婆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决定给她买块新的。第二天中午下班后,我来到位于兰州市西关什字的某大型商场。因为这家商场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商品也比较齐全。想着一定能买到,就径直来到该商场负一层超市的日用百货区。然而,我把百货区的所有商品看了个遍,就是没找到一块手帕。无奈,我只好向超市导购询问。一位很年轻的女营业员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件标价600元的西装。三天后发现该西装的领子有严重质量问题.便回到该商场要求调换。可我当初购买西装的柜台已换了别人,以前的营业员也不见了。于是我找到商场经理,要求其更换。商场经理认为该柜台是一外地人租赁的,现已期满,商场收回柜台并租给他人,而以前的承租者早已杳无踪影,所以拒绝对我的损失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生意场上,商家都希望顾客在购物时,买得越多越好。然而据报载,专营结婚用品的沈阳幸福商场却一反常态提出了一个口号:“多买不卖!”这一标新立异的商界风范令人赞叹。实行“多买不卖”的头一天,有一对年轻人到该商场选购结婚用品,仅家用电器一项,就打算花5万元。营业员了解到两位顾客是普通职员,父母又都是普通工人,而这5万元又是双方老人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便找来商场部经理一同做两个年轻人的思想工作。结果,新郎新娘欣然接受商场压缩“预算”的建议,仅花1.5万元买了几件必须的家电。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前不久,我从商场买了一个热水瓶.回来后冲水使用.热水瓶突然爆炸.我的手和脚被烫伤.先后花去医药费400多元。我要求该商场赔偿损失.可营业员却说,热水瓶爆炸是质量原因造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此事不应由商场赔偿。请问.我们到底应当向谁索赔?  相似文献   

5.
休闲用品成为消费新宠时下休闲越来越成用都市人生活的新时尚,一批批休闲用品开始在都市商场崭露头角。成为市场上的"新宠"。休闲用品首推休闲服装。在都市各大商场里几乎都设有休闲服装专柜,许多专卖店均大做休闲服文章,销售渐入佳境,如今买休闲西服的人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6.
同事要给远方的小辈寄一张报纸,跑到文具店去买一只大号信封,只见营业员不屑一顾地说:“一只不卖,要买就是10只”。同事不满地说:“我只需要一只呀,不是说四客有消省自由吗?”“那你到别处自由消初吧!”没买到一只信封,却“买”到一肚子气,同事说给我们听,大家也好气,觉得那家商店以后要少进。看来,一次拒售,一回怠慢,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据国外一项科学调直表明:如果一个消拜者在接受服务时遭到白眼、受到冷还,他一气之下往往会对周围约20个人诉说自己的迈进。另据哈尔滨市一家商场用了近一年时间对200多名…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春节人们惊奇地发现,市场变得更加"五彩缤纷":精明的商家将原本论斤卖的肉蛋海鲜、干果蔬菜、米面粮油统统装进了礼盒。货架上面,各种漂亮礼盒被码成了一面琳琅满目的高墙。可以看出,一向"平民化"的农副产品"进驻"礼盒,正在成为时下的消费风尚。面对超市货架上堆放着的精美盒子,有人调侃道:我们正在进入“盒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份我结婚时.从我镇某电器商场购买了一台彩电.该商场给我开具了正式发票和“三包”凭证。我当时看到商场柜台上贴着“商品出店.概不负责”的告示,但考虑已开具“三包”凭证,就没当回事。谁知彩电使用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图像跳动的问题为此,我要求该商场予以调换和修理,没想到售货员指着“商品出店,概不负责”的告示说.我在买彩电时.已经认可了这一条款.所以不同意调换或者维修,售货员这说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9.
文化茶座     
妻子照镜子,忽然发现自己不好看,不禁放声大哭。丈夫说:“你偶尔照一次镜子就这么伤心,我天天看着你又该怎么办?”强盗闯进珠宝店,持刀威胁营业员:“给我一个戒指!”营业员连忙递上一只钻戒。强盗端详一番,吼道:“换个便宜点的,得让我未婚妻相信是我买的!”  相似文献   

10.
麦场的月亮     
1989年的夏天,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和母亲搭乘拉沙子的拖拉机,去二十公里以外的县城买一些上学的日用品。城里的百货大楼只有两层,商品也是寥寥无几,但在当时却称得上琳琅满目。母亲关切地让我买这买那。逛了整整一上午.到最后走的时候.却只买了一双球鞋,花了15元。那时的15元对我来说.已经是很昂贵了,大约是大学里半个月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11.
消费指南     
商家诱购花招多文/徐靓据反映,市场上一些商家最近带欺骗性的诱购花招多,消费者要谨防上当。衣托儿消费者牟女士说,前几天她在一家商城看好一件衣服,但要价260元,觉得不合适的,正要走,又来了几个顾客,并都选中了那件衣服,营业员于是叫住她说:“先别走呀!价钱好商量,人多买,合上成本我就卖。”最后大家一齐砍到200元成交了。牟女士正为买了便宜货而高兴,没成想逛了一圈转回那个柜台,看见那几个“买衣服的人”正同营业员闲聊着。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以酸抬“甜”前几天,李先生在一家水果店准备买10盒5元一盒的草莓。老板异常…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到一商场去买东西,看中了一样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可挑选了好几个,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不由说了一句:“现在的商品,质量怎么这么差!”营业员听了,当下就表现出了不耐烦的神色,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声:“便宜没好货。要买质量高的好商品,你拿高价钱吧!”将低档当低劣,以为价格低廉的商品质量就该低,这种看法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诚然,商界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马先生到一家商场购买电脑。马先生选中了一种型号,按照电脑标价卡上载明的价格支付了货款6220元。然而,就在商场派人将马先生购买的电脑送到马先生家中时,商场家电柜负责人和营业员刘某某赶到马先生家中,在向马先生道歉的同时,说明该台电脑的购进价格为8950元,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4.
如今,消费者一走进商场,就面临着商家强大的宣传推销攻势。尤其是营业员们,“欢迎光临”、微笑服务、鼓励试穿试用、分期付款,用尽一切办法让消费者掏钱购物。但是一旦生意成交,商家、厂家和营业员应该后续服务的事项却被忽略了,他们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使消费者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在某商场购买一双低档鞋,谁知回家只穿一天,鞋头便“狮子大开口”,我便气愤地到商场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40多元的低档皮鞋能有高质量吗?你要嫌它质量差,可以买百元以上的中高档皮鞋,保准质量没问题。”说罢,几个营业员嘲讽地看着我笑,似乎我连这点“消费常识”都不懂,实在应该在家里呆着!后来听说几位熟人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一位在商业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一认识的根源主要来自生产厂家,难怪低档产品质量低的问题比比皆是。然而,笔者对此种高论却不敢苟同,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也不会认可。谁都知道低档、中档、高档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16.
走进那面馆     
走进那面馆●韩立新深秋里那个周末,当我与母亲、妻子、女儿逛遍了城区的大商场时,已是月上西楼。妻子和我不谋而合,伙同去那边的面馆摊小吃一顿。面馆一字排开,全羊、水饺、抻面等,招惹人眼。馆外,小伙计们热情相邀;馆内,坐满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当我们张望、挑...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下学期就要开设英语课了,要求买一台复读机以辅助学习英语.想想也是,是该给他买一台.于是,我就领着儿子去了商场.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前不久,我从商场买了一个热水瓶,回来后按照说明书上讲的方法冲水使用,当我把开水充满以后,热水瓶突然爆炸,我的手和脚也被烫伤,先后花去医药费40多元,我要求该商场赔偿损失,可营业员却说,热水瓶爆炸是质量原因造成的,我们也没有办法,此事不应由商场赔偿。请问,我们到底应当向谁索赔?  相似文献   

19.
广告效应     
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拿了一包卫生巾,到收款处结账。商场的营业员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20.
<正>情人节刚过,95后女生小丽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发现,“我的男友,包括我身边的情侣,逢年过节送礼,都把得物的蓝色快递箱当礼盒送。原因是,大家都觉得在得物买东西有品质保障,更放心送给身边重要的人。”小丽打开男友送的“蓝箱子”,里面是一支护手霜和一个鉴别证书,用手机扫描鉴别证书上的二维码,就获得这支护手霜的专属鉴别报告——报告显示护手霜“鉴别为真”。“在得物买东西,商品要经过查验鉴别验证,才会发到我们手上,线上消费也能安心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