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辽宁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客源市场潜力、基础设施潜力、旅游资源潜力、城市文化潜力和服务质量潜力很大.盘活工业资源, 开展工业旅游;优化城市环境,开展都市旅游;激活城市精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开发旅游商品,建立生产基地等基本策略可以作为辽宁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政策是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3-2018年中国资源型和老工业城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资源型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这一结果在经过共同趋势、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敏感性和混合政策冲击等检验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集群式和老工业基地内的示范区,城市转型升级效果较为显著,而单一式和资源型城市内的示范区,转型升级效果欠佳.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投资能力和资金支持效应,推动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入、投资机会和市场竞争角度进一步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应继续扩大示范区试点政策,并加强城市产业集群建设,以利于资源型和老工业城市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直接关系到城市及至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大局.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积极发挥其整体功能,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铜陵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资源趋于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2005年10月.铜陵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城市,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企业。目前,铜陵市委、市政府已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进行转型,因此本文旨在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问题切入,结合相关案列分析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成因,力图构建一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范式框架,从而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主体资源的逐渐枯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社会民生问题等严重阻碍着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应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重视就业并加强职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以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包括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经济布局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白银市与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区域经济体的战略性建设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重要机遇,而资源型城市也应采取"融入中心,优化布局,区域联动,科学转型"的规划,以借助区域经济建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中国资源型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区,随着资源开采的加剧,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财税政策在内的政策体系的支撑.而现行财税政策在财政补偿、支持接续产业发展、财政转移支付以及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建立政府支持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及优化企业所得税、改革资源税、给予东北资源型城市增值税政策优惠、在东北试点率先开征社会保障税等措施,以支持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化金融支持是推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诞生和发展,资金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矿业资源枯竭、产业接替不衔接等影响,此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突出问题.国务院2007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3月确立了首批12个国家典型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从金融视角看,结合区域实际,加快建设金融组织体系,增加有效信贷投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尽快出台倾斜性金融政策,多渠道地筹集转型配套支持资金成为金融支持资源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中资金问题非常重要.金融特有的动员和引导资源配置功能对城市转型和接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铜川为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注意并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成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可促进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东北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前后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对此,成长型资源城市可在延长优势资源产业链的同时带动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成熟型资源城市应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衰退型资源城市可摒弃传统产业,形成以装备制造和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再生型资源城市可基于石化、钢铁等传统资源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多种产业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在依靠自身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个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的问题。本文就以沙河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例,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浅析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云峰 《全国商情》2009,(24):14-15
资源型城市转型普遍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共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其转型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整体方面的建议,以实现资源型城市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江西省萍乡市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标志着百年煤城将以转型的姿态迈出新的发展步伐.目前,萍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以城市转型为主战略,以产业转型为重点,推进全方位、多层面的城市转型,坚持不懈地走出一条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具有萍乡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不断争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群体中一类特殊的城市。部分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些矛盾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课题。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为案例,期待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这类城市乃至为资源型城市群体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业转型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总结了产业转型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四大煤矿城市、大庆、伊春等林区职工再就业及经济转型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之一.资源型城市社会问题集中,国有企业职工众多、社会矛盾突出、牵扯面广,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乏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等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只有通过经济转型,解决好资源型城市诸多的社会矛盾,才能有效促进国泰民安,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铜陵市为例,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认真领会经济转型内涵、重新审视和充分发挥原有资源性产业优势、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拓宽城市发展视野、合理利用金融等经济杠杆等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