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解决地区差距靠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和缩小地区发展相对差距,主要靠制度。因为,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直接涉及到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仅就财政关系而言,一方面发达地区希望少上缴中央财政,形成中央与发达地区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希望更多地获得中央财政补助,形成中央与欠发达地区在财政支出方面的矛盾。这两方面的压力集中于中央财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区域不平衡经济,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空间差异、时间差异和政策差异,使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少、缺乏产业支撑力。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张总量、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隋广军  唐丹玲 《改革》2012,(6):18-25
由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以及进行减灾投资的能力和动力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无论在何处登陆,台风对欠发达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高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台风对基础设施的破坏,而这又阻碍了产业转移。因此,台风灾害会从多方面扩大地区经济差距。从趋势上看,台风灾害对广东省的总体破坏在增加,并且其破坏主要来自个别台风,这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经济差距。政府应在减灾投资上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推广巨灾保险,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并提高科技抗灾投入。  相似文献   

4.
发达地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工业化的任务基本完成 ,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程度较高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 ,一般是指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不同产业间的产值比值等其它指标体系均劣于发达地区的地区。现实说明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但是 ,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不单单是个经济问题 ,由我国国情所决定 ,县级经济在我国现实体制中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的基础。因此 ,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直接关系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目前 ,由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 ,致使这些县份财政拮据、就业困难、资源与人才流失严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迟缓。欠发达地区的县要摆脱这种状况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实现富县富民 ,发展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的县域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充分认识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基础性十分强的区域经济单元 ,它的发展涵盖人平总产值及国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改善等多个方面。因而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把握比较优势,以积极的姿态策应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明智之举。一、策应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接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及乡镇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客观地讲,发达地区相当数量的产业项目,或者产业项目中的某一项、几项要素,在当…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考察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化发展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西部地区面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两大艰巨任务,只有推进生态化发展才能尽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则是实现生态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佳产业组织模式,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利益看我国地区的不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安 《开发研究》2004,(2):14-15,44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 ,但也带来区域差距扩大。出现地域性差距除既有经济基础等因素外 ,主要是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 :各地区制度非同步安排造成发达区域“先行者利益”优势 ;区域垂直分工体系下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双重利益损失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造成区域差距扩大格局。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在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例 ,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农村经济已经有了较大改观 ,但比较沿海发达地区来讲 ,仍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个别地方仍未起步 ,即使在大部分地区 ,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远远落伍于发达地区的农民主体。其中突出表现在市场化进程的程度上 ,如何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尽快走向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 ,这是当前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面前最急迫的难题。当前困扰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的症结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初 ,曾因率先实行承包责任制、植棉致富 ,红火几年 ,农民也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东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揭示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财政支出方面同东部发达地区的不同之处。提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的科学合理之处改革本地区的不足之处,从而为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是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文章通过对花木产业集群理论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沭阳花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寻找有效途径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媛媛 《改革与战略》2010,26(1):105-107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梳理科技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原始创新模式所存在的障碍和选择模仿创新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模仿创新时需要明确模仿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注重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有利模仿创新的环境,以保障模仿创新模式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2.
吴一平 《南方经济》2010,28(3):13-20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首次利用万广华发展的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估计了影响创新能力差距的各个因素对整个差距的贡献率。本文发现,工业行业创新能力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资本规模、企业平均规模、科研投入对于创新能力差距具有显著的贡献,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吉  沈正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12
江苏沿海经济带既是我国发达沿海中的“断裂带”,也是发达江苏省中的欠发达地区。文章首先构建用来定量分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05年这一经济带中17个样本(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得出各样本的得分;然后,以所有样本的3个公因子与各自贡献率之积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并相应作出评价;最后,将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沿江开发地区作了扼要对比。主要结论有:江苏沿海经济带内绝大多数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并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南通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后各县(县级市、市区)与其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内涵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发展等3个方面构建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广西为例应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将广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划分为四个梯度类型。  相似文献   

15.
单华宝 《乡镇经济》2008,24(6):58-60
沭阳县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成功典型。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构筑城镇新体系,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实施“大项目突破”发展战略,使沭阳县实现了科学发展,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金融体系、股票市场相关规定、创新活动的劳动分工、税收激励机制、风险资本家的行为取向、政府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旨在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第三代追赶经济体构建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facilitate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cross cities and promote innovation. Exploi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 (HSR) network as a plausibly exogenous shock, we find that innovation in less-developed cities significantly and quantitatively improves after the cities are connected to more developed cities through the HSR network. Of all mechanisms considered, increment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 can explain 2% to 12% of the innovation improvement. The empirical results imply that even under the “promotion tournament model “ of spatial competition structure, cities can still mutually benefit through research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丽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0-102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同时也伴随有污染的转移,面临环境恶化风险。理性认识环境风险的动因,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晓丽 《改革与战略》2010,26(2):104-107
在当前的收入格局背景下,不管是财产性收入的水平,还是抵御风险的能力,欠发达地区农民均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和发达地区农民。文章认为,重视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状况和特点,发挥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房屋财产性收入的保障作用,增强资金财产性收入的激励作用,创新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农村投资体系,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合理增长,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