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于旅游产业的收入的因素研究较少。故文章以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显著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VAR模型,使用1990~2015年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广东省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对广东省农业增加值有一定影响,旅游收入每增加1%,将导致农业增加值增加0.587%;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是农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广东省旅游业对农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以中国1988~2015年城镇化率和旅游业总收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分析和VAR模型对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城镇化率、旅游业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序列均具有稳定性,城镇化率与旅游业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相互影响,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居民出行旅游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文利用199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相关时间序列,采用OLS回归方程、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法,基于旅游者微观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影响路径和程度。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通过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人均花费、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两种路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只是通过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一种途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对中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游客数量、旅游社数、个人存款。通过收集1995~2015年各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的建立,分析得知各个指标对中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国内旅游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三者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差异和相互关系,进而指出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认识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简单概括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西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快其发展的五项战略措施:建立国际旅游业产业集群的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的战略;推进生态旅游的战略;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旅游产业引资战略。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四川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大省,拥有包括三处世界自然化遗产在内的66个主要景区,其中,省级景点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国家级风景名生区数量则占全国的7.5%,位列第三。但是,尽管拥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我省的国际旅游服务收入却并未取得应有的娇人业绩,1998年我省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次为15万人次,创造的国际旅游服务收则入为8367万美元,但与同期云南省接待55万国际旅游人次,26103万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相比,仍然是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已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而在国内旅游消费方面,1999年我省接待的国内旅游消费已达4800厄人次,创造了139亿元人民币的国内旅游收入,应该认识到,有限的国内客源市场,已经使我省的旅游业缺少继续发展的空间,因此利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给予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我省的国际旅游服务业,就将成为新形式下更富有成效的战略选择,本则将从我省旅游业与国际市场的发展策略差异入手,探讨有利于我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路一带"战略给区域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业跨界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连续8年来辽宁省的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入境游给辽宁旅游带来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辽宁旅行社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但星级饭店的数量近2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一路一带"战略下为推进辽宁区域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战略联盟;开展整合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方法 ,选取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游客人次、旅游创汇收入等五项评价指标,对2016年河北省11个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市旅游业竞争力排名。结果显示:秦皇岛、承德两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城市;石家庄、保定和张家口等三市的旅游业竞争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廊坊等六市的旅游业竞争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邢台、沧州和衡水等三市旅游业竞争力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11.
周培  张雷雷 《科技和产业》2013,(11):101-103
采用区位商对江苏省2002—2011年间28个制造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发现纺织业等13个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集聚产业做综合评价,构建产业集聚综合评价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江苏省13个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省域经济增长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从规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六个方面构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7个子行业的2006~2010年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琳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8-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焦点,高新技术产业在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研发授入不足、关联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从政策扶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快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2010年的江苏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而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以实际人均GDP、银行业规模和银行业效率等变量来衡量经济增长与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银行业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江苏银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供给侧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影响力愈加明显,现代通信业,制造业,服务业,军工业等诸多产业正受到信息化的广泛渗透。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强省,江苏省正利用其区位优势及战略地位,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科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分析江苏整体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找出造成各城市之间信息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江苏省2000-2012年信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检验出江苏省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进一步借鉴菲德模型评估江苏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江苏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以及对非信息产业产生的外溢效用都不是很显著,但信息产业的边际生产力远远高于非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临空经济区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增长极的角色,带动各类高附加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区域产业统计数据对渝北区产业进行分析,发现现区域中较少产业有空间集聚的特征,部分临空产业综合效益较低,区域产链的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构建渝北区临空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渝北区应优先选择发展的临空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