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5年6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正式开通并与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互联后,引发了强烈的市场需求。上海每月以100多户入网的速度发展,北京开通4个月用户就突破1000户。国际互联网在广州开通1个多月来即成了“抢手货”,已有1000多客户前来登记入网。广州节点的首期容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国内外信息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当今世界Internet的最新技术与应用,“2000年中国国际互联网研讨会暨展览会”(Chinalnet2000)将于2000年6月6日~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办,北京英纳特网络研究所承办。这是继1995、1997及1999年的“中国国  相似文献   

3.
时值今日,“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早期阶段”,儿乎已是企业界的共识。其标志性的概念、技术与实体无疑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本身规模(结点数、用户数)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等)的高速发展等等,到处都有有说服力的数字可做佐证。  相似文献   

4.
面对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传统邮政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千百年来邮政最重要的“通信”功能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延续,以践行普遍服务的法律职责?李国华总经理在今年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要“从只注重实体网络向注重互联网与实体网络结合转变”,“加快推进电子邮政发展”,对上述问题作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5.
1991年初,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了“信患商速公路”(informadion superhighway)的设想,接著又引申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rlal infonnation infrastructure,NIT)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GII),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国际互联网业务迅速风摩全球,甚至连一些闻所未闻的新名词,如“地球村”、“数字地球”……也接踵而至。似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能用比特(bit)表示。因此在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领域内。  相似文献   

6.
如果谈及时下最火热的两大领域,几乎所有人都会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票。在不久前召开的由中国移动主办的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产物的移动互联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着实火了一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对其给出这样的评语:“移动互联网将下一代网络的两大重要发展趋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一位业内人士更是将其与“核聚变”相比,“其带来的将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振荡整个产业的核聚变”。种种迹象都在透露着这样一个论断,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然而在感受这场“核聚变”之前,尚有几许疑云笼罩在移动互联网的头上,关于其发展方向、内涵外延等需要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堵塞”现象与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全球移动互联网越发“堵塞”的趋势已势不可当,其现象主要归因于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App、rich media、time sensitive services等的流行。根据Gartner相关调研,国际移动互联网“堵塞”率在2009年增长了74%,2010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了62%,根据推测,全球移动互联网“堵塞”增长率在2014年将是2010年的4倍。  相似文献   

8.
先是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后是打击手机淫秽色情,接二连三的涉黄事件不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更引发了业界对互联网发展的深度思考。其中互联网的种种“颜色”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要闻回放     
产业新闻中国电信举行国际互联网业务推介会中国电信近日在上海举行了“远见未来加速互联”国际互联网业务推介会,与亚太地区及欧洲的40多家运营商、ISP、ICP的代表会聚一堂,就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充分交流。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提供商业互联网服务的互联网服务供货商(ISP)。年初,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骨干网六期扩容工程并成功加载业务,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容量已接近或达到信息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准。历时3年的中国电信新一代数据网CN2于8月顺利完工,这使中国电信IP承载网…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电信业的复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点我们从各大电信公司制订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中也可以看出。而电信业的复苏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经济以及IT业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因此,如果将“网络泡沫”、“IT业大衰退”以及“电信业冬天”视为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陷入低速萧条的“三部曲”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重新定义其实现复苏的又一个“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慕名 《中国电信业》2008,(10):32-34
现在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可能想都不想,第一个反应就是“Google一下”。2006年,google一词被作为动词编入了英语词典,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发问:“今天,你google了没有?”或者建议“XX事发生了,你去google一下吧”,从中不难看出Google的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今年9月7日,Google公司迎来了10周岁生日。从1998年成立至今的整整10年里,Google不仅见证了互联网发展的起起伏伏,更为我们成功演绎了互联网的一个传奇。通过梳理Google十年的发展轨迹及脉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互联网的发展变迁,更能依稀看到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与远景。  相似文献   

12.
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其实质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来改造传统产业,改善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笔者认为,信息通信业作为互联网的支撑产业,要将“互联网+”战略执行到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要,作为基础性资源的宽带资源就必须得到充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原副局长,现任部科技委秘书长,通信标准化协会筹备组组长周宝信同志2002年10月10日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协议特别组(CMIS)”全体工作会议上作了“当前通信标准化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从当前世界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移动互联网应用协议组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很  相似文献   

14.
刘东 《当代通信》2004,(17):58-59
21世纪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生活将延伸到千家万户、延伸到各行各业、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互联网提供语音服务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本作以“21世纪互联网的应用与服务前景”为主题,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也从21世纪互联网应用的使用,受益角度,为读展现了互联网所开创的数字生活时代以及21世纪互联网的应用特征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随后包括阿里、腾讯、京东等在内的多个互联网平台巨头股价应声向下。在引领互联网浪潮多年之后,曾经被认为是创新经济代表模式的平台经济,似乎在一夜之间走到了创新的背面。从欧盟针对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反垄断政策来看,国内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警示灯徐徐亮起,曾经处于浪潮之巅的平台经济,正在迎来与时俱进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拥有近7亿的电话用户数和近1亿的互联网用户数,仅凭这一点就是当之无愧的“信息大国”,然而如何成为“信息强国”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大而不强”的症结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这突出地体现在软件与集成电路(IC)上。有目共睹,我国近年电子与通信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无论是消费电子领域还是通信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企业,如海尔、TCL、联想、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不但在国内市场有显赫的业绩,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不俗的表现。然而看看这些企业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的管理,促进国际信息交流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即Chinanet,以下简称中国公用互联网),是指由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以下简称电信总局)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面向公众提供计算机国际联网服务,并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18.
服务、应用方面的不断丰富带来了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也因而导致了现有IP协议日益捉襟见肘,引发了对下一代IP网络协议的研究,而在下一代IP协议中,IPv6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IPv64的“接班人”。业内形成的普遍共识是,IPv6尤其适合目前及未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显万其适合中国互联网网业的发展,如果说地址枯竭、QoS是安全性不高等从目前来看还算是“远渴”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给予IPv6这一“近水”更多的关注,否则要等到“临渴掘进”就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美国第一家没有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诞生,标志着国际上互联网技术正式进入金融业。从此,利用互联网作为拓展业务的一个渠道在互联网应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被金融业接受。在B2B(Business to Business)市场上,金融业开始对所有企业开放,利用互联网,各种类型的公司现在均可以得到系列的金融服务,包括从管理银行账户、账单支付、资产管理到为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产品等。在B2C(Business to Consumer)领域,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亦突飞猛进。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几个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案例,希望能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的惊人增长与国际互联网需求的增长可以说是并驾齐驱。这两种增长趋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全球通信的面貌,将通信带入一个电信新世界。 一、世界移动通信发展最新动态 今天,全球有近4亿国际互联网用户和6亿多移动电话用户,估计2003年可望突破10亿。“智能”电话和手持式国际互联网设备将超过3.5亿台。移动电话正开始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