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南岚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61-164
文章将共生理论运用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并给出相关定义。以共生视角探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同一性、多样性、专业性、同进化性、根植性和自主增容性,确定了共生系统的边界和范围。并对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单元、关系和环境的选择做了阐述,进而构建了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为深入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进一步研究港口物流共生系统能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丛 《广西经济》2007,(2):24-25
一、”一轴两翼“区域台作新格局的实质“一轴两翼”区域合作由泛北部垮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促进北部湾沿岸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加快产业对接,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联合开发海上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轴两翼:泛珠一东盟产业对接的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轴两翼从海上、陆上和湄公河三个方向,完整清晰地描绘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的新路径,使中国—东盟之间单一型的次区域合作走向全方位的次区域合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潘旭阳 《特区经济》2011,(8):298-299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港口物流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要素,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中心的平台结构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共生营销协同策略,即构建适应港口经济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信息、区域政策三个平台,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出席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时表示,广西将从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商贸物流、沿边金融等五大方面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广西将积极参与合作,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管道、通信、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海陆空立体互联互通的大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14,(5):9-9
正5月15日,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本届论坛以"携手推进泛北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重点领域、实现路径以及泛北金融创新、泛北智库合作、泛北贸易与投资、泛北港口与物流合作、泛北文化传播合作与创新等6个专题进行研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开幕大会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厦门是福建最大的港口城市,与台湾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具有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的区位优势。距离台湾基隆港仅220海里,距高雄170海里,距台中140海里,是福建省与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海上通道。港口口岸包括集装箱码头、保税物流区、电源、产业园区开发、铁路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可以直接针对两岸贸易发展的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ECFA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两岸直航及ECFA签署给厦门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不论是东海丝绸之路,还是南海丝绸之路沿海港口,其都有着辉煌的海上交通贸易史,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象山是宁波南部沿海重要港口,有着优良的天然条件和悠久的舟船、港口历史。象山从北至南的200里航道,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必经之中转站。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2014,(5):12-12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说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延伸。而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新兴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无疑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宗旨高度一致。8年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共识到实践,逐渐形成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新机制,已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今年1月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官会上通过的《泛北部湾经济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闽台物流合作发展迅速,但也面临增速下降,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当前,要以物流枢纽和港口建设为契机,推进闽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等物流合作;拓展闽台港口经济腹地,构建区域物流服务平台,推进闽台企业与产业合作,提升闽台物流协作水平,合力打造环台湾海峡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1.
李旋 《特区经济》2009,(9):69-70
20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次区域合作也得以迅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是亚洲开发银行牵头,由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旨在通过加强次区域国家的联系,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实现次区域的一体化,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时应采取的对策,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盐城港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狭小且经济发展滞后、在与周边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文章把盐城港定位为最接近日韩的外向经济口岸、发展中的南方航运中心北翼深水港、富有潜力的淮江区域"海上新门户"和东部沿海特色工业港。最后,提出了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河海联动编织内陆港口网络,拓展港口腹地空间;立足港口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链,陆海统筹培育港口物流新需求;以"共建共赢"为指引构建港口战略联盟,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孙妍  陈哲锋 《科技和产业》2023,23(13):56-63
环南海国家一直在积极推动邮轮产业合作,它们互为域内主要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及区域合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基于协同博弈的观点对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和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海洋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本文通过对自然条件、内部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进步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保税港区发展系统进行降阶,分别构建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回路并进行系统流图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保税港区综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系统中变量的静态演变与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我国保税港区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水港"黄金水道"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着我国内陆城市纷纷建设无水港,但是无水港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信息水平低、服务能力薄弱、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瓶颈问题。基于这些情况一种新型的无水港发展模式——无水港虚拟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被提上日程,即无水港、合作海港两港中间构建一个虚拟的港口整合两港资源,两港以虚拟港为平台,在政策、空间、电子口岸三方面一体化。这一模式在资源协同、成本降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安全保障、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实现以无水港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曲超  孙妍 《科技和产业》2021,21(5):239-243
相比欧美邮轮产业,环南海国家的邮轮产业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水平,产业链价值增值效应不够明显.以邮轮全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内涵、全产业链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对邮轮全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区域性邮轮产业采取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能增强联合抵抗风险的能力,合作共赢将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中国海区域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宝 《亚太经济》2012,(3):115-120
渔业资源因其流动性和可再生能力强成为南海周边国家竞相争夺的主要资源之一,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为此,南海各方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应借鉴渔业共同管理和负责任渔业的有关理论,建立南海渔业资源的合作机制,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与共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经济作为宁波发展的特色优势,已经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宁波港口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加快"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宁波港口物流战略联盟、做强做优临港工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阿拉山口口岸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口岸和我国实施东联西出战略的桥头堡,发挥着亚太地区与欧洲之间的交通咽喉和贸易枢纽的作用,其对新疆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阿拉山口口岸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阿拉山口口岸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作了较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