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围绕集权与分权经历了多次变革。建立稳定的、有效的分权型财政体制应当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限分权的财政制度应当是我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的可行目标。  相似文献   

2.
健全和完善地方分级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处理地方分级财政体制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受益范围原则、是否具有外溢性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原则等.我国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省级政府应适当集中财权和财力,提高中观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生活服务性事权和一部分经济服务性事权;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支出以省和市(县)政府共同职责,以便省级财政能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调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999年-2010年中国的经济数据,讨论了在官员GDP政绩考核机制和锦标赛晋升机制下,财政分权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财政分权程度越低,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越快.本文的结果对我国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优化产业结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政竞争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权制的发展,地区间财政竞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财政分权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通过地方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也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并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扭曲。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协调无疑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我国地方发展的利弊,认为分权化改革是我国未来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的根本取向,并提出了省以下财政分权的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转变职能、简化程序;严控预算、调剂财力。  相似文献   

6.
分权化财政体制得到了广泛的施行,我国中央与省的分税制实践非常成功。本文分析了分权对我国地方发展的利弊,认为分权化改革是我国未来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的根本取向,并提出了省以下财政分权的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转变职能、简化程序;严控预算、调剂财力。  相似文献   

7.
集权还是分权是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不能用集权还是分权这样简单的标准就可以做出判断的。目前,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在分税制改革后仅属于形式上的财政分权。此外,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直进行着集权和分权的循环,凸显出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随意性。财政制度要从顶层设计做进一步的改革,才能打破集权和分权的循环。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确立政府间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治权。最根本的改革在于改变目前的"分权式威权制"制度,才能理顺财政关系,解决目前所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围绕政府间财政竞争是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还是会造成效率的损失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从而构成当代西方财政竞争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于认识财政竞争的利弊,以及如何设置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岩 《当代经济管理》2012,34(12):87-9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国家实行或深化了财政分权制度,但是相关定量分析的结果并没有完全符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与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预期。财政分权在实质上是产权调整与再配置的过程,因而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对财政分权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财政分权的制度取向是"还权于民"、"主权归民"和"民权共享",相关权利的重新配置将会决定财政分权的帕累托改进效果。同时也启示了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取向:在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优化现代化财政制度供给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剩余索取权”,为其带来强的财政激励,同时由于政治集权,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晋升又面临着政治激励。此外,由于寻租行为的存在,地方官员还受到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财政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以及个人经济利益激励等三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省以下分权改革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与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省内财政体制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利用中国的县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 "双重援助依赖"的地方财政制度显著扩张了地方政府规模,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官员的"横财效应"机制和转移支付存在的严重"粘蝇纸效应".因此,想要约束政府规模的膨胀,一个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制度安排消除省内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格局,通过县级政府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缺少制度框架对各级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制度变迁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财政分权和政府行政垂直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且财政分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财政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通过立法相对固定;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设计必须和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实行预算硬约束,并调节好财政分权和行政集权之间的矛盾;在财政纵向分权的同时。横向财权必须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方财政体制再思考——以佐治亚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地方财政体制受其政治体制的影响,无论是支出责任还是税权在地方政府间的配置都有其特点,具备一定的效率优势。分析美国地方财政体制,明确中国税费改革理念,构建成熟的税费体系,以期对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本文认为有效制度的构建和激励约束相容的机制设计是地方财政公共支出优化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治理:首先,通过相关制度变革促进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有效实施;其次,通过制度改良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最后,通过制度强化健全地方公共支出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向”分权视角下的财政风险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分权即政府向市场分权与政府内部财政分权。在分权推进的过程中,伴随着财政风险的增减变化,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政府向市场分权有利于降低财政风险,但这种积极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政府内部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不利于财政风险的降低;"双向"财政分权立体交叉推进模式所产生的制度性摩擦大大增加了财政风险。因此需要以合理的制度安排消除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