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正> 总供给与总需求背离,称之为经济总量失衡。影响经济总量失衡的因素不外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失衡的机制。为了能够理解以不同经济成分共存为特征的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下面我们依序分析产品经济、市场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总量失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对于当前的内部失衡最贴切的解读在于货币过量,而外部失衡源于高储蓄及加工贸易这样深层次原因。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通过货币相联系,并正是由于外部失衡的长期积累才导致了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内部失衡。本文认为长期的外部失衡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关键取决于过剩流动性的管理。基于此,外经贸政策路径应围绕着首先实现内部均衡、兼顾外部均衡的战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实施流动性管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率和汇率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界众说纷纭,从经济机制分析,有“体制原因说”、“结构原因说”、“政策原因说”三种;从经济运行分析,亦有“需求拉动说”、“成本推进说”、“结构失衡说”三种观点。但是,从价值量平衡角度看,无论怎么讲,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直接原因是社会货币资金供给严重扩张的结果。而社会货币资金供  相似文献   

4.
蒋诗 《北方经贸》2009,(5):18-19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下,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应仅停留在通货膨胀的治理上,而要把经济增长作为继续强化的重点,通过经济的增长抑制物价上升,缓解通货膨胀问题。运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探析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得出政府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自动降低物价指数来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对内外经济失衡调节及其政策搭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兴 《国际贸易》2008,(11):29-32
一、内外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内外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哈耶克有关文献的梳理,着重指出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凯恩斯的通货膨胀",进而从理论上指出:凯恩斯通货膨胀是一种"人为"性质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忽视生产过程和结构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将造成危害的通货膨胀。在国内外通货膨胀已存蔓延之势的情形下,批判凯恩斯通货膨胀将为中国制止通货膨胀从心理、政治和现实三个方面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 供求失衡的市场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供大于求,一是供不应求。在通常情况下,供大于求与市场疲软,供不应求与通货膨胀,双双会发生连带关系或曰联动反应。但在特定情况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市场疲软与供不应求间,也会出现上述的联动反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生活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极有必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与深思。  相似文献   

8.
荆林波 《财贸经济》2011,(8):5-12,136
本文从广东“二次腾飞”的思考入手,分析了广东经济从失衡增长到均衡发展的动因,接着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分别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进出口贸易总量、经济开放度、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等视角做了详尽的比较分析,以解读广东省的开放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在经历了1984年的历史高峰之后,1985年出现了全面滑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市场的失衡与失序使我国经济运行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供给不足→需求膨胀→通货膨胀。目前,如何使农产品市场迅速步入均衡有序的运行轨道,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可以说,尽管在理论上和谐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样一种均衡的利益格局是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基础,也是关涉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前景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贸易模式与世界经济失衡——基于NITP-GE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问题既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经济模型(GEM)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新贸易模式的全球经济模型(NITP-GEM),以此为工具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变出的新贸易模式在当前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及在此背景下汇率调整、贸易保护、财政政策等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效应。研究发现,在新贸易模式下,世界经济失衡是稳态解的必然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均衡,其他领域的政策和调整方案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和我国通货膨胀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本文从引起这两种经济现象各自的原因出发,揭示这些原因之间相通的地方,从而得出了人民币升值和我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汇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要想真正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是困难的,即使要实现内部或者外部单方面的均衡也要切断这两种现象的纽带,这是本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期的中心任务是治理经济环境,其核心则是治理通货膨胀。然而,治理通货膨胀不能单纯依靠全面的总量紧缩,必须同时注意结构调整。否则,通货膨胀将转入慢性的经济滞胀,环境会更加恶化。一、中国经济结构的非均衡性从实现结构均衡的前提条件和我国经济结构的实际状态,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结构非均衡性的基本判断。首先从前提条件看,实现结构均衡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市场必须健全完善。所谓市场健全,是指商品和各种要素市场齐全,已形成比较协调的市场体系,使各种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也不高。但有三个问题,政府必须密切关注。一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二是房地产市场问题;三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调整好了,那么中国经济仍然会步上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意义说,就能够找到国内宏观调控得以均衡的节奏与力度。  相似文献   

15.
宋成一 《江苏商论》2010,(10):147-149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地区发展失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层次人才分布的地区失衡,若不及时调整,孔雀东南飞现象会加剧地区的发展失衡,本文深入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地区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韩宗英 《现代商业》2014,(18):83-84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和危害。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总是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而通货紧缩总是与物价下跌、货币升值、经济衰退有密切相关。通货紧缩,是一种比通货膨胀更严重、更难以解救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在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实证分析通货膨胀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若通货膨胀持续蔓延和恶化,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协调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需寻求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平衡,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防范高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用外资结构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效应上,还体现在经济总量均衡效应上。容易被忽略的是外资流入结构本身存在着不合理性,不合理的外资结构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结构均衡和未来增长路径。而剖析造成利用外资结构缺陷的原因和探讨纠正的对策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姜昭鑫 《商》2016,(4):96-99
"二战"以来,巴西的通货膨胀严重。从巴西奇迹到雷亚尔计划,巴西政府无不体现出了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心,但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准确有效地遏制通货膨胀,即使短暂的降低了通货膨胀,也会付出经济滞涨的惨痛代价。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不仅是巴西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旨在透过二战以来巴西在反通货膨胀上的经历经验,通过计量方法,解析巴西雷亚尔计划前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试图探索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均衡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