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紧扭“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三大战略一起抓,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街、工业立街、开放强街、科技兴街”战略思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流芳街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小城镇建设政策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政策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经济师》2002,(11):53-54
小城镇是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而乡镇企业又是小城镇的主体 ,两者必须协调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小城镇建设政策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政策的四个结合点 ,即布局的结合、管理体制的结合、投资结构的结合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经济师》2003,(8):39-40
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而乡镇企业作为小城镇的主体 ,两者必须协调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四化”标准和“三战略”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形式,乡镇企业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生力军的作用。而新衣村建设将从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为乡镇企业提供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老河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51万。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调整思路,努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城市工业企业改革、大厂大企业配套等相结合,全面推动乡镇企业新一轮大发展、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1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找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支撑点自古以来,老河口城镇形象在荆楚大地小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了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荣肖磊  盖文生 《经济论坛》2000,(12):31-31,33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战略思想,坚持“城乡一休、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的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了农村市场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状况 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化、规划科学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方针,在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做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并重,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呼唤着重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通过科技兴农,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乡镇企业再创辉煌,实现农村工作化;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三化”的实现,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知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走向大市场,桥梁就是小城镇;大中城市伸向农村的网点,也要通过小城镇为农业提供各项服务。可见,加速小城镇建设非常重要。 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结束了农民种田吃不饱饭的历史,但在有限的土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存?过去强调:“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办法就是发展乡镇企业。据1992年统计,福建省兴办乡镇企业53万多个,从业人员337万人,其中农业剩余劳力110万人,总产值(按1990  相似文献   

9.
“读书兴农”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读书”与“兴农”的有机结合本身就透露着强烈的实践色彩。本文拟结合我省“读书兴农”的实践 ,着重探讨“读书兴农”的实践意义“读书兴农”的实践依据———“两个需要”“读书兴农”是农村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显著标志是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战略性调整 ,与之紧密相联的任务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一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二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小城镇的建设 ;四是乡镇企业的改革、改造和改组 ;五是农村科技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首先发展商品农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随后进入农村工业化阶段,重点是以农业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的发展,使许多城市、小城镇和村庄的界限变的模糊,呈现一种城市和乡村景观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景观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巩固、发展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又一重大战略思考。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培植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农业产业化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引起理论界的热列讨论。  相似文献   

12.
谌昱 《技术经济》2002,21(11):9-10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的市场化农业发展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规模化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必须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考虑 ,农业的发展问题才能根本得以解决 ,农民收入的提高才能有保障 ,农村经济才能不断发展。1.农业产业化应赋予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研究农业产业化必须从农业现代化这个基本的发展方向来研究。离开农业现代化这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孤立地研…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打好“农字牌”,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力求突破。 一、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高速相结合。当前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乡镇企业抓住机遇、重新定位、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突破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的圈子,努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这既有一个农产品品质和数量的调整问题,也有一个农产品加工增值的问题。如果单纯地局限于适应性调整这一层面,那只能是农产品品种的调调换换,数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昌黎县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以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通过政策上扶持,发展上引导,管理上服务,实现了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实施了四项工程,实现了四个突破。一、实施结构调整工程,在促进农业产业化上实现突破乡镇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作为一个农业县,我们积极寻找农业产业化与乡镇企业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创建互促发展机制,确立了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通过几年发展,昌黎县初步形成了干…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建设应当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小城镇的推动力是产业行为。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小城镇建设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引导中小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吸引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提高城镇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乡镇企业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法 《经济论坛》2002,(21):16-16,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效果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聚集度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和辐射力弱。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很多,如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经济组织创新缓慢、农户土地分散且流转不畅等。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是没有跳出农业来看待农业产业化,没有从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乡镇企业的相关互动关系这一更广阔的角度来认识农业产业化。其实,农业产业化与小城…  相似文献   

17.
关木 《经济论坛》2009,(22):140-140
郑生权等同志撰著的、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三者互动发展研究》一书,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新思路,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经济论坛》2006,(22):127-128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广东在“十五”时期,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了较大突破,全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100多个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3左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乡镇企业若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资产、技术、市场网络和基层在农村的优势,通过改造、重组、联…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相互结合,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缩小城乡差别。小城镇的聚集功能、经济带动、辐射功能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增收诸多功能日益显著。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这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必须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体制改革。必须构建我国农业良性循环系统:即建立省级农产品信息公司、县级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乡级农产品出口加工厂,并且三者要与农民组成贸工农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