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污染、内生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将环境质量作为内生要素同时引入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构建三个带有环境污染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污染外部性、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内生技术进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模型的基本结论表明,在环境污染的约束下,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和决定性因素。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的最优发展战略,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和制定严厉的环境标准,以及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来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严格受制于资源的丰度及结构等,而资源禀赋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格局,还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合理性。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型发展的路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型城市成为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停滞表现最集中、最突出、最明显的地区,也成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生态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从开发建设、繁荣到衰退和转型的过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认为,人口结构特征、资源能源价格机制、金融市场、环境污染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社会保障制度、外贸环境、汇率制度七个根本因素,通过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居民部门消费——储蓄选择、外贸发展阻断机制三种路径发挥作用,造成了我国"高投资、低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经济增方式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和利用好这些根本因素,并要平衡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稳定运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5.
统计部门要积极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增长的方式是相当粗放的,消耗了大量能源和其他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能否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必须突破资源制约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泛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措施,制造能力和规模迅速增强。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全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环境容量的明显约束,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研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苏辉 《企业导报》2013,(6):132-135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三者之关系,建立南通经济增长与上述两因素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进行南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建立环境污染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希望通过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形成机理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评估》2005,(12):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8):11-16
通过选取1981-2009年山东省人均GDP和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数据,建立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并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经济增长与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各指标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是否存在取决于地区的数据和衡量环境污水平指标的不同;山东省所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会遏制其经济增长,且伴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与发展》2005,(2):27-3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能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节约能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不下大力气节约能源,就难以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就难以实现.下面,我就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3月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的极限——EKC理论综述与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外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梳理,回顾EKC理论的发展,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加入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最后通过一个考虑环境政策的增长模型,得出通过一定的环境政策可使经济在一条最优的增长路径上运行。  相似文献   

16.
徐元 《陕西审计》1997,(2):29-29
《经济研究参考》最近发表《科学界定经济增长方式》一支,文章提出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的目标。为实现经济增长所采用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或形式,叫做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由于经济增长可分为宏观的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增长两个领域,因此,经济增长方式也分为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和微观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湖南房地产》2005,(11):9-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采,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价值工程●谭浩邦暨南大学一、VE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VE是推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武器。它是一门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先进管理技术,其目的、对象、应用领域与集约化是一致的;其原理、观念、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能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个经济范畴。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原因,指出只有通过树立科学发展现,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进步等途径,才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年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青海考察工作结束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注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热头也难以长期保持,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真正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