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进而建设土地有形市场、建立土地交易规则、健全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机构队伍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配置的市场取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解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也使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并在客观上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土地市场制度,如集中统一供应制度、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等,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产市场》2007,(4):69-70
山东省土地市场的发展历程:1989年,青岛在全省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建设,山东省土地市场已具雏形.2000年以来,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07,(5):69-70
山东省土地市场的发展历程:1989年,青岛在全省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建设,山东省土地市场已具雏形.2000年以来,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自身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意见的通知》有六条具体意见:实行土地供应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关系,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审批的行政行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产市场》2007,(3):71-71
武汉市土地市场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1992年~1998年,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向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并重管理转变;1999年~2005年,在土地一级市场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以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成立为标志,建立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土地储备供应制度,市土地有形市场逐渐成熟;2005年至今,以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分设为标志,市土地有形市场平台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王倩 《国土经济》2004,(2):14-17
自1996年上海市建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在规范土地市场、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在法律中没有明确定位、收购范围与其他问题存在,运作起来尚有一些困难。本文就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职能、作用以及体制的构建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土地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土地有形市场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土地的重心应该转到以建设土地有形市场为中心的工作上来,这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土地市场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土地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体系中属于房地产一级市场。伴随着国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1986年7月,上海率先提出了土地批租的设想及框架,即上海土地批租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10.
春天来了。 如果说2005年作为土地政策重大调整后的第一年让业内人感受到的是困惑,那么,随着新旧政策过渡的逐步结束,2006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将会逐渐明朗,出现新的局面。这种新的局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土地市场必然出现的放量高潮。 放量高潮,会让2006年的北京土地市场更加热闹。可以预见,开发商争夺土地的战斗将更加激烈,关于土地一级市场如何开发的话题将持续下去,土地二级市场也将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全国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田风山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还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决定从2003年2~7月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以强化土地法制观念、落实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地作为国家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土地市场建设日益引人注目。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措施,不仅成为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2003年,可以说是我国土地市场建设进程中不寻常的一年,国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土地市场的基本态势 一、土地供应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经营性土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和挂牌这种新的方式来供应,使得土地的实际供应者从村、乡、县、区、市等多个供应土地的主体,实际上变成了只有市或者县的单一主体,整个土地供应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基本态势。过去在做房地产开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是房地产土地政策出台最多的两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不少有关土地方面的法规、文件,从土地使用权出让到严格土地规范管理,从叫停别墅用地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或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断幅”现象,这从各地开发商疯狂圈地的表象,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省委作出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重大决策,全省上下普遍反映抓住了加快四川发展的要害和关键,响应热烈,行动积极,呈现出创新理念促转变、抓住机遇谋发展的局面。一年来,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实践过程,就是攻坚破难、冲破各种阻力和障碍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交易行为,招拍挂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化解土地遗留问题,并卓有成效地培育和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形成了一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储备、一个"龙头"供应、一个场所交易、多种形式竞价出让的格局,土地交易行为不断规范。北海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北海发展大局,致力于化解土地遗留问题,培育和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在发展中消化疑难,使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是土地使用制度的一种创新,它可以从制度上减少腐败的根源,也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切实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的基础上,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有序竞争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城市公共设施的用地问题,从制度上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建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了我国土地产权的市场化,对培育土地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土地产权的界定不够明晰,缺少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政策机制,引发土地市场的一系列问题.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土地产权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行为对土地市场的影响,并运用特征价格法,对广州市地铁二号线和内环路建设的实例,分析评价了政府行为对土地价值的影响.最后从完善土地产权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角色和作用,指出由于缺乏对政府行为引起的"得益"和"受损"的应对机制,导致政府利益受损和土地市场的不公平与不确定性,需从土地产权角度出发,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产要素。十多年来,福州市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配制土地资源的作用,促进了我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土地扔需求量仍然较大,各项建设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这就给土地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几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莉  刘洪凯  杜宇航 《活力》2006,(3):63-63
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垄断存量土地 城市土地是城市政府的财政储备,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政府对城市存量土地的供应不能垄断,是造成城市土地供应总置失控、土地招拍挂制度难以推行、土地资产流失屡堵不止的首要原因。建立土地储备制度需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适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土地一级市场,政府控制了土地的批发权,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的招标、拍卖,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