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地产市场:被大众喧嚣淹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昇 《经济》2005,(6):36-39
房地产政策:调控产业还是调控价格?房地产泡沫:真问题还是伪问题?房地产金融:高风险区还是低风险区?房地产价格:合理还是不合理?居者有其屋:理想还是幻觉?“稳定房价”:扩张信号还是紧缩信号?  相似文献   

2.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现祥李郇  王美今 《经济学》2007,6(4):1075-1096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晴雨表”,应该可以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但在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日益向好的背景下,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股市的连创新低。股票市场是否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调整,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大调整,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时代的共同主题?为什么说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国有经济的规模到底是结果还是前提?政企不分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一种缺陷?为什么不能用微观经济效率的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生产的社会化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政府在目前的大调整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国有企业为什么不能成为一般的企业制度形成而只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形式?本文试图给出这些问题的一种答案。  相似文献   

5.
6月的台北.一则则冷飕飕的消息.让人感受着酷夏中的严冬。 6月 26日.台湾股市重挫 119点,继不久前跌破5000点后.连破今年以来的最低点4894点和4800点关口,收盘时加权指数报4785点,再创新低。 同一天,“台湾经济研究院宣布,将今年第二季度台湾经济增长率预估值由两个月前的3.91%大幅下调至1%左右。“经研院” 院长吴荣义连声感叹:“景气的确非常的不好”、“景气下降速度超乎预期”。 “股市底部到底在哪?”、“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苦日子到底还要熬多久?”困惑、迷茫、失望、无助。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税负水平会逐步提高,但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降低。而且,在这个下降的过程中,东部地区的下降幅度要比中西部地区快得多。通过对各地区税收增长系数、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的比较,还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却是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就是处理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各种关系,确立各地区在全省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按合理原则划定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确定各经济地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部署产业布局,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促使生产力诸要素取得最佳的地域功能和宏观综合效益。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按经济区的要求组合地区经济活动,流通生产要素,安排建设项目,应作为九十年代福建省地区经济战略布局的一个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济月刊》2008,(6):62-64
无论在文化、旅游还是生态建设上,南昌具备什么样的潜力和未来,都不能回避南昌的过去和现实,她曾经和依然正处于中部欠发达地区。“钱从哪里来?”每次,我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中观层次,省级宏观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把握其区域特征?省级宏观调控体系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具有什么功能?随着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的深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省各级领导的热切关注。搞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省调控操作科学有序,确保调控效果,而且对我省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大有种益。一、中央宏观调控与省级宏观调控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政府依据经济规律,利用管理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于预和引导的管理方式的总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经历了一个技术创新宏观界面的扩展过程,逐渐形成了高校技术创新宏观层次的新的界面结构体系。高校技术创新宏观界面的扩展导致了高校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演变——高校技术创新差距在增大。这一差距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地区之间,二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因此,西部地区高校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其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简言之     
《新经济》2010,(10):11-11
神木免费医疗的模式,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单位都可以借鉴推行。神木不是最富的地方,而且现在任何一个县,哪一个县拿不出1.5亿元的钱来搞免费医疗呢?我觉得这是一个理念问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问题。——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在上海世博会某论坛会议上直言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沿海地区往往与发达地区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坐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与全国知名大港的江苏连云港却是例外。笔者曾在《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实现经济崛起:希望在东桥头堡》一文中,提出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缺乏起引领作用的龙头,就像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等。然而新亚欧大陆桥的龙头在哪?无论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国际国内的重视程度,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责无旁贷。然而,现实中的连云港却又难堪此任,有人曾这样评价连云港:连云港只不过起到一个货物中转站的作用,自身不具备辐射和引领周边和沿桥经济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宝宏 《经济师》1997,(3):13-13,19
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不同看法●刘宝宏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的利用外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是相当落后,发展缓慢的。目前,不少学者都认为这种差距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不平衡造成的,意...  相似文献   

14.
季红 《经济导刊》2008,(1):14-17
2007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日益突出的一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强劲。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表明,“不确定”因素是我们当前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确定”也就是变化无常,在变化无常中把握趋势是比较难的事情,需要对经济大势给出适时的宏观把握。 市场变化非常之快,同时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关注美国的衰退,由此衰退的风险是否会在全球上升?使全球经济放缓?贸易的增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驱动因素,而全球贸易的水平是不可能持续的吗?美元下跌将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可持续的吗?目前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度是多少?对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应该采取什幺样的干预政策?中国汇率升值的空间还有多大等等问题,在不确定中把握趋势较为困难。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前景到底如何,我们面临的风险是怎样的,本文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中外经济学家对2008年全球经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苏南模式”的议论由一个时期的沉寂到再次升温,是件好事。这正说明了:如何在客观评价“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同时,科学看待人在缺陷,推动其创新演进,是值得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一文的基础上,再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为什么要一心一意地创新?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持续60年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经济问题,它的症结、根源在于我们这60年来所用的增长模式,它带给我们的一大堆问题已经积累起来,使我们要往前走一步都很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两年召开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这种农业不是现代产业,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会给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实践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不会持续稳定地就业,因而也就不能增加收入。我们常说的人往哪去,钱从哪来就是我国。三农”问题要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既有长期累积的历史源因,又有区民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但更深层次原因则在于西部地区结构经济问题,因此,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核心内容之一,那么,调整结构应该怎私调?提升产业素质的关力点在哪里?充分认识西部地区的区情和经济结构的基本特质,是顺利推进西部地区结构调整的先决条件,本文尝试从十方方面来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基本状况进行归纳和盘点。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横向经济联合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阻力。有理论认识上的问题,更有体制管理上的因素。但总的看来,“争夺地方经济利益”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矛盾和核心问题。而这一焦点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14改革年     
《经贸实践》2014,(1):6-7
我们要实行的变革的阻力在哪?大家普遍认为是既得利益的阻挠,但是我这两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历史上好多伟大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