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燃气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河南省天然气消费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其中工业用气受“煤改气”工程推动发展较快,但城镇燃气消费近期出现增速下降趋势,行业发展遇到新挑战.具体体现在: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均衡;2)气源供应主体单一,地方管网各自独立;3)特许经营制度存弊端,城镇燃气市场拓展难;4)终端气价结构不合理,价格机制不顺.建议:逐步放开上游市场竞争,形成管道气和LNG、CNG气源的多元化供应格局;推进省级管网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促进互联互通;依托国家级干线,加快省级干线、配套支线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的建设;严格落实天然气替代煤专项工作,鼓励LNG点供模式与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燃气行业在供气规模、用气人口、管网里程、燃气普及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安全稳定供气能力、燃气技术创新实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网建设、安全管理、储气调峰、定价机制和项目审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城镇燃气市场健康发展,建议开放天然气上中游市场,实现资源市场多元竞争,推进城镇燃气价格改革;设立严格的城市管网运营准入标准,推动城市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地区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6-2013年河南省天然气市场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5%,但近三年天然气消费基本持平.目前河南省天然气资源供应充足,管道建设较为发达,供应端已不是影响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天然气与可替代燃料的比价关系、政策落实程度等是影响河南省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因素.预计2020年河南省天然气市场需求为120亿~143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16.7%,其中增速最快的为工业燃料,其次为城市燃气.为促进河南省天然气市场发展,建议深入落实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计划和“蓝天工程”实施方案;选择合理的天然气市场切入点;降低天然气供应成本,促使终端价格逐步合理化;加快实现天然气管道镇镇通.  相似文献   

4.
布局建设燃气发电机组,可提升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水平;燃气发电在顶峰时可发挥保供作用,在极端情况下可兜底保障。四川省燃气发电存在气源未得到保障、燃气机组调度运行有待优化、管网供气能力与气电项目用气需求不匹配、燃气发电价值与价格不一致、设备集中供应矛盾突出、接入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燃气机组发电用气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两部制”电价、健全天然气市场体系、优化燃气机组调度运行、防范集中供货风险5项具体措施,可为四川省燃气发电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1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6.477千米,原油管道2.6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万千米。“十二五”前三年(2011—2013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天然气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同时下放部分管网项目审批核准权限,并出台了鼓励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油气储运设施公平开放的政策,促使全国油气管网建设亮点频出:中缅、中贵管道投产,主要干线实现互连互通,天然气输配网络化格局初步形成;地方“气化工程”加速,省域管网建设踊跃推进;“西三线”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管道建设资本实现多元化;油气管道建设材料和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管道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展望“十二五”后两年,油气管道建设任务仍非常繁重,但要夯实管道安全生产工作,并加强对管道联网有关问题的研究,重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制定统一的压力等级建设规范,统一规范入网气质条件、适时推行能量计量,以及协调配套储库、枢纽站和分输站建设。  相似文献   

6.
2022年,中国新建成油气管道里程约4668千米,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达到15.5万千米。国内油气消费短暂波动,油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安平-泰安段、泰安-泰兴段,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等工程建成投产,文23储气库一期、二期工程,川气东送增压工程(二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等国家级干线工程开工建设;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融入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管网集团管输服务集中受理工作圆满完成,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功上线;中国油气管网在建设速度、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明显加快。2023年,天然气需求将重现增长态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智能化建设将是油气管道发展的重要趋势;托运商管理等天然气运营相关规则将日趋完善;城镇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6年底,中国境内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12.6万千米。2016年,油气市场消费增速放缓,资源供应宽松,管道建设节奏企稳;国家多项规划、政策密集发布,推进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市场化;油气管网设施信息首次集中公布,公平开放迈出重要一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陕京四线等国家重点管道工程正式开工;下游用气中间环节费用治理初步取得成效,天然气市场监管覆盖面不断延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和销售业务分离,天然气领域改革进程加快。2017年,多项规划和改革政策将助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实现稳健发展;应加强天然气多元通道、互联互通工程、联络线管道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管网;油气管网第三方准入将逐步走向操作规范化、规则标准化、价格市场化、监管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分析了国际能源暑( IEA)成员国应对天然气供应中断的主要政策和应急措施.大部分IEA成员国都发展了天然气商业库存,并将其作为解决供应和峰值需求的主要途径.此外,实现与周边国家管网互连、形成供应多元化的格局,也是IEA成员国增强本国天然气供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来天然气需求大国,我国应向IEA成员国汲取经验,运用公司化运营模式,发展覆盖西北、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下储气库群;将连结国内外的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形成有机的库存网络体系,并与主要天然气消费省、市、县的天然气管网建设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同时加紧制定不同气源、不同质量类型的天然气联网技术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欧洲天然气管网发展对我国天然气管网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国际石油经济》2009,17(6):45-48,61
作为世界上管网密度最大的地区,欧洲已建成长度超过15.6万千米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和长度超过119.5万千米的配气管道。欧洲的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成熟,网络化程度高;管网按不同功能划分,压力、参数等取值相对标准化;联络线众多,调度灵活;调峰模式基本以地下储气库调峰为主,多种储气方式共存,储备率较合理;形成了较完善的管输天然气质量标准体系;具有运营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当前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应该借鉴国外管道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天然气管网的规划更为科学合理。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把握管道建设节奏;适当放大管道设计输送能力;整体规划干线管道和支线管道;将陆上管道和LNG接收站互相联通,同时加大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力度。未来我国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将呈现多气源供气格局,全国性基干管网将继续扩大和完善,区域性支干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将迅速加强,地下储气库将形成一定规模,天然气管网逐步形成“统一调控、建管分开”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5.1万千米。2007年,中国西部原油管道建成投产,成品油管道加快了“北油南运、西油东送”的管网建设步伐,川气东送管道正式开工,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方案基本确定,三大陆上油气进口战略通道逐步进入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管道工程技术获得多项重大突破,X80高钢级的管线钢开始得到工业性应用。中国第四次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已拉开序幕,未来几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管道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管道制造业将加强专业化整合,管道建设将逐步实施EPC管理,管网系统实现集中控制、灵活调度。随着中国油气管网的进一步完善、陆上进口油气管道的建成和沿海LNG大规模引进,建立全国性调度中心及区域调度中心将是今后管网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