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张家界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城市休闲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休闲功能建设、城市体闲旅游产品开发、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宁 《经济导刊》2011,(2):52-53
国外最早致力于休闲概念研究的是英国的凡勃伦,他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一书,被称为休闲研究理论的一个转折点。西方学者对休闲城市的研究起源于关注城市居民群体行为的休闲空间意义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着眼点开始转向城市功能分区。围绕城市休闲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如何随着城市休闲发展而逐步改变,国外学者先后在中央商务区(CBD)概念基础上提出有关城市休闲空间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安民  韩光明 《经济地理》2012,32(5):171-17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始于1995年,中国休闲城市评比始于2010年,社会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关注体现出人们对城市功能升级的更高需求。从旅游和休闲的内涵出发,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在存在一定的关联,而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城市的休闲功能的提升,体现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人性化的提升,体现了城市的品质的提升。本研究从旅游与休闲、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的涵义、构成基础、服务主体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的渗透性及差异性,对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新越  曹婵婵 《经济地理》2019,39(9):156-163
休闲与居住是城市的两大重要功能,结合休闲时代城市转型的宏观背景,运用POI(Points of Interest)大数据研究城市内部两大功能的协调匹配关系对城市休闲与居住场所的合理配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青岛市10个区市2 524个休闲场所和703个居住场所的POI大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青岛市休闲与居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各区市二者的协调匹配关系,结果表明:①青岛市休闲与居住场所的空间分布重心及方位存在偏差,休闲场所呈现胶州湾东海岸一个发展极和多个集聚中心并存的态势,居住场所则表现为李沧、城阳、即墨面状连绵成片和莱西、平度多组团式集聚。②不同类型休闲场所集聚程度及服务的便利水平排序为餐饮艺术馆旅游景点图书馆商场博物馆公园电影院体育馆文化站科技馆。③依据休闲场所在居住场所3 000 m范围内的数量分布变化趋势可划分为0~500 m步行休闲、500~1 500 mRBD休闲、1 500~3 000 m特色休闲三个区段。④青岛市仅崂山区实现休闲与居住布局协调匹配,市南、黄岛、市北、胶州的休闲功能超前于居住,李沧、平度、莱西、即墨、城阳的休闲功能则相对滞后,依据各区市不同类别休闲场所与居住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职能是反映城市内部结构的风向标,中国旅游城市从旅游到休闲职能的转变是区域旅游需求革新的真实写照。通过对中国旅游城市的概念演变、功能、发展历程的综合分析,明确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的共同基础和内在差异,在评价旅游城市休闲质量的基础上,通过fsQCA组态法寻找嬗变路径。研究表明:(1)从嬗变基础来看,旅游与休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有着共同的构成基础,但休闲城市的服务范畴更加广阔。(2)从嬗变因素来看,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必要因素,在其基础上,可以通过经济引领、交通引领和人口引领三种组态助推旅游城市转型。(3)从嬗变路径来看,转变思路,摒弃旅游城市发展的旧观念是前提,要充分发挥经济、人口和交通层面的引领作用与生态环境层面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由列举法的休闲城市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于研究者提供的休闲城市的评价指标,本文基于被研究者的自主重要性,通过描述和分析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对休闲城市的感知与态度,获得两者同时认可的休闲城市评价的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5项。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当地居民较多关注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指标如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外来游客则相对重视日常工作、生活以外的指标如自然条件、休闲氛围等。本文将为客观、全面探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居民访谈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概括分析了城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通过对合肥市居民居住热点、空间分布、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实地考察以及GIS空间等分析,发现合肥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与合肥市人口分布密切相关,城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据此建议:政府部门应从老百姓利益出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加大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胜华 《经济地理》2005,25(2):228-231,251
对城市休闲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其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得以体现,所以关注和研究城市休闲发展就成了一个现阶段在理论、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受到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休闲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城市旅游景区在老年人的休闲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综合检索城市旅游景区和老年休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休闲的类型和城市休闲的空间分布,以及目前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和在休闲中对城市景区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曹宁  郭舒 《生产力研究》2005,(10):119-120
休闲产业因其庞大的产业群,鲜明的经济性特征与文化性特征,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环境生态等领域发挥着广泛的关联作用。本文选择休闲产业发展与城市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探讨休闲产业在城市个性塑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机理,认为开发都市休闲项目要重视城市人文传统,走市场选择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道路;而开发环城休闲项目则要重视城市组合,进行休闲功能的空间分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促进城市个性化建设的若干途径,同时指出城市规划和政府管理在功能上需要增加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连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利用特征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李峥嵘  柴彦威 《经济地理》1999,19(5):80-84,17
本文利用大连居民日常生活行为调查的结果,在比较居民工作日与周末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从个人属性、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角度,对大连市居民周末休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中对居民社会属性与其休闲时间利用─—尤其是活动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引入时间地理学方法描画了居民周末活动路径,为城市休闲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宜居城市中,多数居民都认识到了休闲的重要性,把休闲看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年居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休闲活动却很单一;青壮年居民为工作而放弃了更多的休闲,尽管他们非常渴望获得休闲的自由。老年人对休闲生活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中青年群体。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休闲偏好各异,他们对于公共休闲资源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年轻居民获取休闲资源的能力高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张帆  李苗 《经济论坛》2009,(23):92-93
本文论述了建设休闲城市是秦皇岛应有的发展定位,提出了秦皇岛建设休闲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健 《经济论坛》2010,(8):146-148
经济实力并不是决定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休闲之都"的先决条件,休闲文化才是"休闲之都"的灵魂所在。集体无意识的大众化休闲状况应该成为评判"休闲之都"的至关重要标准,而集体无意识的大众化休闲精神则应该成为"休闲之都"的城市精神。"休闲之都"首先应该是当地居民的休闲乐土,其次才是外地居民的休闲胜地。真正的"休闲之都"既不是评出的,也不是自封的,更不是打造的,而是被人们发现,并且为人们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济南市民的市场调查,从休闲活动选择、休闲场所选择、休闲时间支配、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伴侣、休闲消费支出等方面对济南市民的休闲行为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促进济南市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杭州市居民休闲时间的投入意愿,结合杭州市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影响居民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重要因素。总体上,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休闲时间投入意愿越强烈;性别对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影响主要源自于不同性别在工作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及其休闲偏好。婚姻状况对休闲时间投入意愿影响不大,收入对此没有影响。对于不同的休闲活动项目,影响居民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变量各不相同,由此得出诸多居民休闲意愿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徐海英 《生产力研究》2006,(11):144-145,162
一个城市的定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淮安的城市性质功能也应有新的定位。淮安应借着体验旅游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休闲经济,并以此为切合点,发展第二产业;把淮安打造成为江苏的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休闲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 《当代经济》2008,(9):36-37
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普遍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而休闲文化产业追求的是以智力开发为前提,地域文化价值发掘为内容的、人本需求满足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因此休闲文化产业成为了一种积累财富、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驱动型产业。  相似文献   

19.
休闲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不同年龄段女性休闲消费行为的差异值得关注。文章以杭州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不同年龄段女性在休闲消费观念、休闲消费水平、休闲消费方式、休闲消费障碍四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女性休闲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休闲空间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分析国内城市休闲空间研究。结果表明:江南大学商学院和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国内城市休闲空间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但机构间仅存在少量合作关系;核心作者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呈现出从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单一问题研究向多维综合研究发展的趋势;城市休闲空间结构及其发展模式、城市休闲吸引物、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和城市休闲者等研究构成了我国城市休闲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在对国内相关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