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中的“民营”不应该是企业群体经济成分的标识,而是对其经营机制的高度概括,这正是我国民营企业改革的关键。因此,我国民营企业改革,必须“痛”改身份不明、产权不清、后劲不足的深层原因,才能真正与WTO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陈耸 《集团经济研究》2006,(34):108-109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卓越的实力一步步登堂入室,成为中国当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民营经济出现了"第二次创业"浪潮,涌现了联想集团、希望集团、万向集团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尽管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前进总是需要人去推动,而恰恰在这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很多与企业发展势头不相符的地方.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将从一个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的原因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勇 《企业研究》2005,(8):66-68
民营企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经过短短的二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民营企业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民营企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生命周期短。一批明星企业,如巨人,三株、飞龙、亚细亚、南德等仅仅辉煌了几年之后.就一个又一个地衰落下去,成为”流星”。据学者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3年。  相似文献   

4.
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回首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大起大落是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个中的原因,本文将从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运营、企业结构、经营方式及用人制度等方面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5.
梁艳 《企业技术开发》2011,(7):23-23,33
自改革开发以来,民营经济收受到重视,到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早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说“二次创业”的问题。这是一道“坎”,跳过了这道坎,民营经济就会上升到新的层次。文章将讨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问题,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现状,以及如何应对“二次创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无论从实力、规模上,都远远跟不上江苏,浙江甚至整个南方地区。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发展,要想“点”高,必须“面”广,没有大量小企业的充分发展,就无法培育出水平高、实力强的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北方地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比重高,对发展民营经济从一开始就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另外,由于北方地区开放的程度较低,市场经济的观念相对落后,人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对企业、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起,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营经济又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不少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倒闭,是一种非正常“死亡”,“死”得很怪。导致民营企业夭折的原因很有“中国特色”,这是需要好好研究的。“死法”之一:“病死”。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的五年,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体份额中实现了半壁江山的5年,也是民营经济吸纳城镇就业人数从2/3左右提升到3/4左右的5年。从这几年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营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本次调查是第四次全国性民营企业经营者年度问卷跟踪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界定民营企业的定义是:“内资民营经济(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等)、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真正是“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民营企业大发展,各领风骚三五年”。这就是这些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真实的命运。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但是,人们却无可奈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同的企业当然有不同的具体原因。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这些在竞争中匆匆倒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都缺乏严格而科学的管理。由于这些企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还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当然就不可能具体去做了。有的虽然有管理意识,却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还没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大亮点”之一,对扩大地方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发展完善民营企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近来,笔者通过年度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业务就此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一)会计基础薄弱。一是企业财会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低,无法按照财经法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的企业随意更换财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经济“晴雨表”——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日前出炉。据悉,这项调研自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坚持十三年,积累了大量民营企业的数据。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对此表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有的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有的具备了国际公司跨国经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要解放思想,松绑放手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感受最深的首先是社会地位的区别,社会上少数领导干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意识深处还没有真正把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应有真正把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应有的位置;其次是干扰太多,不仅条条框框限制多,吃、拿、卡、要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公务人员还有“吃大户”心理;第三是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过于迫切,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过多干涉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作为“农”字号民营企业,因沾了“农”字又多处在基层,因此感受更为深切。应该…  相似文献   

15.
高雯 《企业经济》2003,(1):76-76,92
前些日子,“温州打火机”事件引起我国经济界一片哗然。最后,还是以温州打火机不能达到欧盟实行的“CR”标准被拒之关外告终。可以说,这是我国入世以来,民营经济所遭遇到的第一次冲击。欧盟此举狙击了温州打火机行业,对整个温州经济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从长远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充分暴露了“温州模式”的致命弱点:私人企业的过小规模;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而,我们不禁反思:我国的民营企业真的就是做不大、做不强?诚然,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大量的私人企业)采取单人业主…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瓶颈的内部成因及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蓬勃成长。同时也有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非市场竞争的原因而相继陷入危机。民营企业生存周期不长,企业规模难以发展壮大一直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致命伤。本文着重分析民营企业“短命”的内部成因,并探讨如何延长民营企业生存周期,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的崛起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实力,我们必须努力澄清几个模糊认识,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文从武汉玛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的这个民营企业入手,以其三年运作和发展的情况来展示中国民营经济的真实面貌。侯区之一:民营企业是关系经济、商住经济,是靠歪门邪道发出的。一些人将民营经济的发展说成是“三分货币加三分权力、再加四分关系”。他们认为,民营企业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了2012~2020年省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强度指数,检验了我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经济扶持政策能够有效改善民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供给型政策,需求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扶持效果更突出;此外,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扶持效果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我国各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所做的有益探索,并为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秋侠 《上海企业》2006,(10):48-50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所在,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源泉。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迅速而后劲不足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化建设和创新对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爱明 《经济界》2002,(2):78-79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企业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即一次创业阶段,目前正处在走向规模、走向壮大的紧要关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次创业”。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处理不好就有破产的危险,中国的民营企业“长不大”,往往就是与其处理不好这些问题有关。加之现在已入世,又会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尽快找到问题的关键加以解决就显得非常迫切。下面从分析民营企业的种种弊病入手,探索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所应采取的三大战略。 一、明晰产权,实行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