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其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共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哲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彰显了实践的第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彰显了实践的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指导新实践、开拓新境界,彰显了实践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向南林典型事例启示我们,士宫学员要想成才,就要像向南林一样,信仰真理,追求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忠诚使命,爱军精武,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拓展才能,自觉学活、用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敢立潮头,自觉适应新军事变革需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含义进行了新概括,其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4.
每月头条     
<正>0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第一,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第二,明确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程;第三,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历程;第四,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阐述,提高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8.
王浩军 《乡镇经济》2011,2(3):15-18
江泽民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重新审视变化了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0.
编者寄语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界定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其中对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今日重庆》2005,(2):16-21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情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共90个春秋,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人民前进;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够稳定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新广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从教育地位、教育目标、教育改革、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概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对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最大实际,继承了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思想;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新四化”建设的同步发展,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概括,强调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是十八大以后的新提法.它应当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为核心内容,以增强全国人民“三个自信”为根本任务。实施路径为宣传科学理论与适应群众心理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坚持传统做法与运用现代手段相结合,增强实效性;改进具体方法与建设体制机制相结合,增强科学性;专职宣传力量为主体与多方力量参与相结合.增强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了我们党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的自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步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以2000年为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经历了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嬗变。本文着重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题转变的背景、原因,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内涵和核心内容,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主要特征、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婧  莫顺龙 《魅力中国》2010,(23):74-74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于30年代的苏联,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以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为标志;第二次危机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第三次危机以1989年至1991年苏东剧变为标志。正是对这三次危机的反恩,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孕育、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傅海燕 《魅力中国》2014,(10):23-23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