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西方国家的发展来看,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之一。在研究就业的理论中,一些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就业的一个方面——就业吸纳能力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是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就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载体,增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袁纯清的共生假说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并通过广东制造企业的大样本统计与分析,从制造业的角度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代替实物投入生产运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研究了当前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影响湖南、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城镇化水平、工业水平、开放度、市场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和对因素之间协调发展度的测量,发现城镇化和市场化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工业发展没有充分带动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而开放程度和工业化在拉动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各因素对广东省的拉动幅度和作用速度均强于湖南。  相似文献   

5.
宁夏经济已快速增长13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宁夏产业发展还存在总体结构不平衡,工业比重大,制造业以能源、化工和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宁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优势指数、吸纳劳动力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宁夏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内部结构快速调整,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增长速度快于平均水平,但总量和服务能力仍明显不足。要促进宁夏服务业的发展,就必须从宁夏实际情况着手解决问题,根据宁夏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改善劳动力资源供应,同时转变政府导向产业发展成为产业市场化发展,通过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入户宁夏,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促使宁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等问题。利用最小二乘(OLS)模型,识别出经济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工业化水平三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及其效应和作用程度。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更能体现空间不平稳性和局部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比OLS模型的拟合程度更优,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3个因素对全国各省份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中西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别有更强的正向和负向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东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发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进而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造了专业化分工指数,具体指明了生产性服务业所涵盖的行业范围,并使用反映技术进步、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和加工贸易数据序列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发展阻碍了服务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11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及脉冲响应分析法对主导因素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和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的作用在初期会迅速带动该产业的发展,但其影响的力度逐渐减弱,工业发展水平则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增长,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提出提高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彭湘君  孙志军  王玲 《技术经济》2012,31(11):50-55,121
以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及水平。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外溢效应的存在性,并重点分析了其产生渠道。最后指出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8,(3):79-93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曾经为我国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它们又面临着整体“衰落”以及发展速度下降,这引发了人们对民营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思索。本文以2000-2006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提高财务弹性和聘请“四大”审计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在短期内陷入困境;增加独立董事比重可降低公司在短期内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促进公司长期的持续成长;大股东持股比重过高虽然可以在避免短期财务困境,但是在长期却可能引发持续成长危机;如果公司所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或者公司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较强时,虽然短期内公司不易陷入财务困境,但在长期却不利于企业持续成长。因此要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成长的手段主要有提高独立董事比重,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提高竞争程度和减轻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就业问题目前是我国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把就业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框架下考虑 ,指出我国仍应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是就业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放松对中小企业的管制、强化对经济的服务职能等措施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经济对就业的吸纳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发达国家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急速攀升的现状,以分工深化和全球产业价值链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与创新互动对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OECD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如果发达国家的生产服务业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则其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且还可能为负;只有聚焦于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其生产率提升效应才显著为正。针对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的服务外包基地同构化、低端化现象,文章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价值链国际分工,从战略上加大生产服务业R&D投入以攀升价值链高端及优化生产服务业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基于大量访谈,从深层次视角揭示了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GVC下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间接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子范畴(12个)、主范畴(产业融合意愿、能力、环境和资源)和核心范畴(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创建产业融合平台和降低行业壁垒等促进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颖慧  李敬 《技术经济》2020,39(1):89-98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农户数量规模、政府补贴和农户劳动力变化是影响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对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分布密度、政府补贴和城镇化率提高1%,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135、0.955和2.714。  相似文献   

20.
张岩 《生产力研究》2013,(12):90-92
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带动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文章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