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即股东向股东或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个人全部或部分股权。这种股权转让所涉及的企业名称变更或房地产的产权名称改变情况,笔者认为不应归为房地产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2.
石玮 《财会月刊》2014,(1):71-72
承债式股权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股东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转让公司全部资产方式将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协议约定时间以前的债务由原股东负责,协议约定时间以后的债务由新股东负责。此种股权收购衍生出的税收争议问题主要是原股东替企业偿还债务行为的定性及股权转让计税基础的确定,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产权重组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权重组各方企业本身所涉及的所得税,由于产权重组可能涉及企业资产的出售、转让,由此产生的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层次是产权重组各企业股东可能进行股权转让,由此  相似文献   

4.
析新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股权转让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第7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  相似文献   

5.
李玲  安娜  郭斌 《河北企业》2007,(1):58-58
<正>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又称股东权,股权是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包括财产权、经营管理权等多种权利在内的综合性权利。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股权交易业务不断增加。股权转让行为实质上是资产的转让行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转让所得(或损失)需要纳税(或税前扣除)。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  相似文献   

7.
股权问题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转让的制度设计决定着有限公司融资、投资和回收资本等一系列运营活动能否高效健康的发展。本文从股权的性质、股权转让限制的理论基础和股权转让限制的类型划分三个方面阐述了股权及股权转让限制的基本理论,然后从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制度的必要性和默示同意推定制度两方面分析了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制度,最后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两个方面诠释了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对我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项复杂的法律工程,受让方在股权受让的过程中面临方方面面的风险,笔者拟对受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防范措施,旨在引导股权受让方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依法取得股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竞争的加剧,一些有限责任公司经常会采用增加注册资本或调整出资人、调整出资比例等方法进行股权变更,从而增加公司的竞争力、提高整体实力。目前常见的股权变更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注册资本总额不变,仅改变股东或股东之间股本转让;二是增加注册资本总额。本文就注册资本总额不变、仅股东之间股本转让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黎敏 《企业世界》2004,(6):18-19,17
有限责任公司从其法律特征上说,属于资合公司,不出资不可能成为合法股东;从其本质特征来说,具有明显的人合性质,股东之间相互信赖关系是合作的基础。从有限责任公司兼具人合与资合特点,进一步认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形式,对现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运用和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规范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行为,实现股权转让顺畅,维护股东合法权益,保证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洪兰 《河北企业》2024,(4):118-120
最高法院将让与担保定位成“名为让与,实为债权担保”。据此,在被担保债权清偿前以及担保实现前,股权让与担保期间的股权归属不无疑问。厘清股权归属对当事人有重要意义。实践中法院倾向于否认让与担保权人的股东权利,但说理不统一。以探求当事人真意为关键,当事人并无转让股权的效果意思,股权转让是虚假表示,仅仅是为避免担保人擅自处分股权以及减少将来实现担保的成本,因此不应赋予作为权利外观的转让发生实际权利转让的法律效果。担保人是实际股东,享有股东权利,但在债务清偿前,不得请求变更登记。让与担保权人受担保人委托可行使部分股权权能。针对公司内部事务,基于商事外观主义的适用边界,让与担保权人不得擅自行使股东权利。让与担保权人擅自转让股权需要检讨第三人是否符合股权善意取得的要件。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股权交易市场日趋活跃,股权转让所得税成为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文章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详尽阐述了居民纳税人股权转让的相关所得税政策,分析了两种纳税人股权转让的避税空间及具体计算方法,并对企业重组中股权收购业务的纳税筹划思路提出了见解.文章不仅关注股权转让的具体避税方案,更注重对各方案所依据税政原理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国税发[2009]285号)的规定,对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加强了管理力度,规定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至企业变更股权髓记之前,  相似文献   

14.
瑕疵股权转让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由瑕疵股权转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大有增多的趋势。瑕疵股权的产生主要缘于股东身份瑕疵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而导致的出资瑕疵。瑕疵股权的转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不能因为股东身份资格和出资瑕疵就确认无效,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飞 《财务与会计》2014,(12):19-21
股权转让尤其是个人之间的股权转让,其所得税及印花税的缴纳历来是税收征管上的难点,因为股东之间的权益转让不会涉及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损益,不会反映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资料上,加之被投资单位对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不负法定的代扣代缴义务,税务部门很难获取股权转让信息,加大了征管难度。单位股东的股权转让,税务局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玮 《企业经济》2007,(8):158-160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涉及到公司股东、公司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股权转让应当依法进行,既要维护法律确定的资本原则,又不能损害公司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对相关问题进行审慎研究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立法意图,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股权收购中的税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财会月刊》2012,(1):14-16
近年来,股权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方式,企业在股权收购的运作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问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本文对股权收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处理、股权收购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不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债权和债务的股权收购方式以及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这六个股权收购过程中常见的税务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法中股权转让限制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规定由公司出面指定异议股东购买股权。未满足法律限制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效力待定的协议。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整体资产转让和整体资产的置换是经常发生的.所谓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是指,一家企业不需要解散而将其经营活动的全部(包括所有资产和负债)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以换取代表接受企业资本的股权(包括股份或股票等),包括股份公司的法定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  相似文献   

20.
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简称压减),是中央企业瘦身健体的重要举措,压减工作所采取的常见措施主要包括清算、合并重组、股权转让.清算时,清算企业在对资产和负债按既定方案处置后资产负债表最终归零.通过吸收合并消灭关闭一家公司的合并重组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来计量.合并方按接收资产和负债来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相应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应当调整留存收益.股权转让可分为全部一次性转让或部分转让股权,丧失控制权的,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