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以全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区,计算1993-2002年江西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无论是与全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的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山东省以及世界主要国家为参照区域,计算得出河北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分析得出:①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大大高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②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水资源严重超载,经济资源承载力于1997年后呈现富余状态且富余数量逐年:增多;③河北省各市资源承载力存在着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Solow模型和干中学模型的扩展,阐述了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资源承载力的差异,结论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其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西部12省市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综合承载力增强,但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尤其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超载状态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依据大量统计资料,研究了北京市2003年~2012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还是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变化不大,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缓慢上升阶段,但由于北京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市综合承载状态正由富余状态逐渐转变为超载状态。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北京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的南疆、北疆和东疆三大区域为例,分析资源人口承载力.因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差异更大,所以研究不同区域的资源人口承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承载力研究也相应进入新的阶段,需要从全新视角探索其研究路径.承载力研究不仅要注重单要素承载力、城市承载力、绝对承载力、现实承载力的研究,还要注重综合承载力、区域承载力、相对承载力以及潜在承载力的研究,并将这几个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对全面分析和客观判断一个城市或地区承载力状况、探寻如何疏解承载压力、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别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测算大连市人口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测算,确定出2020年大连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空间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文章从甘肃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从经济承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甘肃省情将其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档生活标准,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甘肃省土地承载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刻画不同区段边际变化影响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长三角地区废水染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同步递增关系,环境库兹涅茨倒U关系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2)分位数回归分析表明,高收入水平对应相对低的边际排放,随着收入增加长三角地区废水排放增速放缓;3)产业结构、城市化、技术水平等对废水排放的影响随分位点增加呈现递减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