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在农业集体化的试验中曾出现共耕社,这一组织形式与我国的初级社虽不完全相同,但本质上又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在土地方面,初级社土地归社员私有,共耕社土地归国家所有。虽然所有权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以下几方面却是相同的:首先,土地使用的方式相同。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地使用社员的土地”。①共耕社也是共同使用土地,“加入它的农民只把土地使用和耕种土地的劳动公共化。”②其次,土地都参加分配。初级社“按照社员入社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从每年的收入中付  相似文献   

2.
山地农业是山地区域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发展水平关乎山区农业的基础地位。新化县地处丘陵地区,大部分土地处在山区,自然环境不足、经济发展落后、技术应用不足。为了改善新化县山地农业发展现状、促进当地山地农业发展,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3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新化县山地农业发展的因素,据此提出了新化县山地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钟山县回龙镇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由钟山县双高马蹄专业合作 社与桂林市平乐宏源农业公司联合以土地流转形式整合土地资源,运用“冬种马铃薯,春种甜玉米,夏种粉蹄”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550亩土地应归国家中国土地编辑部:《中国土地》1997年第3期刊登的《五百五十亩山地应归谁?》似乎没有把问题的本质说清楚。首先“山地”和平地(平原)对应,是地貌概念,土地管理一般是按用途分类,应该是林地,而不是山地。第二,该案是按“谁种谁有”原则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全国典型地区350份有效合作社的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示范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效应。研究发现,示范社具有显著的农业标准化效应,即合作社的示范认证显著增进了农业标准化。示范社对农业标准化的影响机理表现为,示范社在土地、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上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成员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对成员的农业标准化行为进行控制,进而推动农业标准化实施。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级别的示范社对农业标准化的增进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对农业标准化的增进效应显著高于市县级示范社。此外,示范社对新生代社长和有基地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的增进效应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示范社动态监测、加强示范社自身建设、培育优质示范社基地和加快农业标准化规则完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战国以来中国火耕农业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耕农业一直是南方,尤其是一些山地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它是在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生产力不高情况下充分发挥地力的一种先进的耕作制度和切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分布范围具有逐渐南移的趋势,战国秦汉时期以秦岭淮河为北界;唐五代宋以大巴山、南岭为北界;明清时期则以云贵高原为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庄园经济”是本世纪中期,在欧美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土地开发商(大中型企业或公司)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在我国是土地使用权)或租赁一定面积的土地,并把土地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份(单元),通过出售土地权益证或股份受益凭证向社...  相似文献   

8.
先秦两汉时期福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平 《中国农史》2004,23(1):34-39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福建原始农业始出现;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刀耕火种型的农业经济始占主导地位,西汉早期仅在靠近内地的闽北和政治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才发展为锄耕和犁耕农业。福建的农业经济长时期落后于周边地区,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存在密切关系,六朝时期随着北方汉人的迁入,封闭的地理单元被打破,当地的农业经济形态才逐渐缩小与内地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一、正视农业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中越来越普遍地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作法,明显地制约了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影响到农业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突出的问题是:土地承包经营期变动频繁,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原则和规则,土地的经营流转制度不配套。大多数的村、社都在“三年小调整、五年大调整”,以解决农村新增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变化及集体集中用地的需要。由于每次调整都要根据变化后的全社人口  相似文献   

10.
农地金融是一种旨在为农业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形式,它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来融集资金,债权可靠,较为安全,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中长期信贷的投入,缓解农业资金的供求矛盾,综观当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地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的几种形式段克义,陈明权,沈文波农业问题实质是土地问题。如何搞好土地承包管理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土地承包怎样与市场经济接轨呢?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区对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经济由单...  相似文献   

12.
整个近代早期,卡斯蒂利亚地区都延续了自中世纪后期形成的以"贵族永久占有"和"限定继承"为特征的"大庄园制",而在加泰罗尼亚,小块土地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两者皆可出售或长期租赁,"一茬租赁法"盛行。两地土地制度的差异导致了整个近代早期卡斯蒂利亚的农业生产关系始终未脱离封建领主制的范畴,而加泰罗尼亚地区则迅速实现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自然地理、经济基础及历史因素等方面的不同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两地因土地制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甚至成为当今西班牙地方分离主义盛行的经济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大田托管模式,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开展社社联合,协调金融机构助力农业大田规模化生产,探索出一条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路子。党建引领。为了降低土地分散经营成本,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林业合作经济是多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是在推广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形成的。同历来的集体经济相比,同农业合作经济相比,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具有多形式的特点。农业合作经济的形式是较为统一和简单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则是千姿百态,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基本形式,因而林业合作经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以生产要素划分,有劳动与资金的联合;有劳动、资金与土地的联合;有地区内的合作,也有跨地区的合作;在公有化程度上有高低的不同;在经营的统分结合上,有以统为主和以分为主的区别,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大抵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推行责任制后仍保留下来的社队林场。在这一形式里,山地和林权均为公有,其公有化程度较高。在经营上,林业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主要活动均以林场的集中统一经营为主,承包者只完成林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在经济和经营上都有集体——林场——承包者这三个层次,其中以林场为经济实体和经营主体。这是保留了原来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按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二轮承包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为适应生产需要,一直或明或暗地自发调整承包地,一些农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方已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形式。总结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目前,推进土地流转主要有八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土地问题似乎是农村经济领域永恒的话题。中国农村改革肇始于重新确立农民同土地的关系 ,它解决了中国农业发展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成就。然而 ,农村土地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正所谓“旧的问题和矛盾还没有解决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正是针对这些“新”问题 ,王西玉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民同土地关系的再认识。也就是说 ,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可以从两个层面考察农民同土地的关系 :一是从提高土地产出和发展生产的层面 ,主要考虑的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二是从农民的土地收益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这块土地属国家所有浙江江山市土地管理局李君辉读了《中国土地》1995年第12期“这块地属国家还是属集体?(案例讨论题)”后,笔者认为,这块土地应依法属于国家所有。其理由是:一、某县手工业社虽因长期亏损,于1986年6月破产解散,在清产抵债时将一间面积...  相似文献   

18.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脱贫步伐刘国忠,郑海春武川县大豆铺乡位于大青山北麓.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干旱农业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生活贫困,经济落后,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徘徊在300元左右。针对这些情况、自治区农业...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作为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家庭农场的提出既顺应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何谓家庭农场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选择张照新一、农业产业化的实质:纵向一体化所谓纵向一体化,即互有专业化协作关系的经济活动主体的结合,是专业化分工的逆过程。纵向一体化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原因有三:首先,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农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