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11):68-71
清代中国金融机构.开始逐步走向企业化管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100年前被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称为“山西银行“的票号.账局.钱庄和上海钱庄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它们的组织管理制度或日治理机制.逐渐摆脱了家族管理的随意性.走向规范。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早期金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可以从资本筹集的股份制、经营管理的委托代理制、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合作制、总分支机构与联号制等方面对它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2.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风险控制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它们在制度设计和资金安排调度上,坚持了谨慎稳健的原则,努力避免经营中遭受损失,这是票号、钱庄、账局等金融机构的共同特点.其中票号资本雄厚,信用卓著,控制风险的制度也最为严密.晚清宁波商人等开设的钱庄发展很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票号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明清货币商人经营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清中期以后的票号、钱庄、账局,已经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它们十分重视经营谋略,能够正确把握货币市场的经营策略.它们从商品经营资本中分离出来,带着丰富的普通商号经营管理的经验,重视信息,审时度势,灵活机动,慎待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探索货币经营业的经营管理艺术和策略,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13):68-71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风险控制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它们在制度设计和资金安排调度上,坚持了谨慎稳健的原则,努力避免经营中遭受损失,这是票号,钱庄、账局等金融机构的共同特点。其中票号资本雄厚,信用卓著,控制风险的制度也最为严密。晚清宁波商人等开设的钱庄发展很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票号的一些做法。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金融业风险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都知道,金融机构分两类,一类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业的宏观管理机构,像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一类是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微观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6.
明清中国货币商人创造了多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这是与他们的业务创新同时进行的,是明清商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19):70-73
明清货币商人经营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清中期以后的票号、钱庄、账局,已经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它们十分重视经营谋略,能够正确把握货币市场的经营策略。它们从商品经营资本中分离出来,带着丰富的普通商号经营管理的经验,重视信息.审时度势,灵活机动,慎待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探索货币经营业的经营管理艺术和策略,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明清中国金融革命中的货币商人,不仅仅活跃于国内,也大胆地参与国际市场,与外国商人进行金融业务往来:支持对外商品出口,经营熔炼贸易白银;在国外采购国家铸造制钱的生铜,补充国内货币供应;对外商直接进行贸易融资;与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抗争合作;走出国门开设金融机构,办理国际汇兑与借贷,服务海外华商与侨眷,等等.  相似文献   

9.
明清中国货币商人创造了多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这是与他们的业务创新同时进行的,是明清商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明朝中后期,货币商人已经经营货币兑换、货币借贷等业务,有的也兼做一点汇兑业务。到清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几朝,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而迅速发展,已呈“满园春色关不住”之势.开始走向近代金融业。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人们都知道,金融机构分两类,一类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业的宏观管理机构,像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一类是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微观金融企业。前一类金融机构的产生比后一种金融机构要晚得多。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于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和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商业行会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而金融业行会却是在明清金融革命中产生的.明清时期,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同业竞争、纠纷以及金融业与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自发产生了旨在自卫、自治和自律的行会组织.由于金融业行会发展存在时间先后、规模大小、地方习俗的差异,使得这些行会组织多有不同,其称谓也各异.  相似文献   

12.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15):68-71
明清中国金融革命中的货币商人,不仅仅活跃手国内,也大胆地参与国际市场,与外国商人进行金融业务往来:支持对外商品出口,经营熔炼贸易白银;在国外采购国家铸造制钱的生铜,补充国内货币供应;对外商直接进行贸易融资;与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抗争合作;走出国门开设金融机构,办理国际汇兑与借贷,服务海外华商与侨眷,等等。  相似文献   

13.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孕育于古代商业,产生于明末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金融文化受到了来自外域文化的冲击,又吸纳了西方金融文化的一些先进成分,丰富和发展了自己,适应了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从商业中分离出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小到大,由简而繁,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受到了商人们的欢迎,而且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管子>有道:"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确实,历史常常有许多相似之处.30年的金融改革,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能量,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未来的改革之路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人以票代银,运用金融工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9世纪的唐代,商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飞钱"作异地款项汇兑。在明清金融革命中,  相似文献   

17.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21):68-71
金融机构从商业中分离出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小到大.由简而繁,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受到了商人们的欢迎,而且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当然.货币商人稳定的经营环境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也逐步发现民间金融机构有必要充分利用。特别是清代中后期,货币商人千方百计迎合官员与政府的需要.政府也先后经历官款存当生息、官办钱局管理调节货币、委托票号代理金融事务,  相似文献   

18.
孔祥毅 《金融博览》2009,(17):68-71
中国工商业行会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而金融业行会却是在明清金融革命中产生的。明清时期.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同业竞争、纠纷以及金融业与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自发产生了旨在自卫、自治和自律的行会组织。由于金融业行会发展存在时间先后、规模大小、地方习俗的差异.使得这些行会组织多有不同.其称谓也各异。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金融支持云南试验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试验区对内对外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金融合作发展实现新突破等。同时也存在着金融服务能力与试验区建设规模和功能不匹配、试验区内金融机构还不能根据园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企业跨境产业链发展要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试验区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滞后和金融优惠政策不到位以及"地下钱庄""地摊银行"问题突出等问题。为此,依照"产业引导、基金化运作"模式,完善试验区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争取投融资优惠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要求,同时治理"地下钱庄"和"地摊银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从而推动试验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钱庄与山西票号是近代金融机构的代表,票号专营汇兑,钱庄则以存放款项为主,汇兑与存放款都属于近代银钱业会计,都为社会资金清算服务。在新式银行成立前,钱庄与票号各有其会计制度,例如在转账结算制度以及记账货币单位等方面即相通又各有特点,共同促进中国会计思想以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