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典型引路、产业支撑、农民主体”的原则,打造了一批以水果、蔬菜、生猪为支撑,融池园经济、生态家园、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示范村。按照“原居住地农民生活社区、城郊农业生态园区、原居住地农民就业从业基地”标准建设的“槐树人家”,其建设。管理、发展模式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来来,河北省沽源县通过开展"新型农民杯"竞赛活动,培树了一批新型农民典型,成为全县"新产业"、"新技术""新路子"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一产业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广大农民的广泛共识和期盼,也是农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新农民培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价值主体的地位。这样的界定,对于新农村建设思路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廓清。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正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农业结构及体制,新农村建设最能体现“新”字之所在。但是,农民主体地位是需要由新农民群体来承载的,从而引出了另一个深层次问题,也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要将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领域。新农村建设应该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将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农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年,长岭县紧紧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民创业培训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圳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民。培养农民的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中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此.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农广校就农民创业培训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元朱村的建设历程能为其他农村进行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带头人的示范作用、需要产业支撑、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能动性,只有全体的努力、全社会的联动,新农村的建设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南充是我国主要蚕丝生产基地,该市文峰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南充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当地通过栽桑养蚕顺利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上,应以国家"东桑西移"为契机,坚持以蚕桑产业为主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两翼、大力促进农户增收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省委书记白恩培在玉溪市调研时强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林权改革为重点推动生态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大丰市紧紧围绕“六新一好”(新产业、新生活、新村庄、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好班子)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力实施新五件实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市15个试点村新建四级水泥路32.15公里,新培训农民2000多人,新建达标文化室15个,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村庄建设规划已编制就绪。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0元。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这一历史性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无可置疑。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当家做主的主体作用,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领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强迫命令,也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6.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稳固的人才基础。开展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要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培训准备;在培训中,选准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切实抓好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因此,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人是根本。农村全面发展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才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