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贸易保护目的,提出征收“碳关税”利益诉求,开始新一轮的低碳贸易壁垒,挤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空间。机电产品作为高耗能产品之一,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重点支柱产业,一旦开征“碳关税”,这将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从短期看,征收“碳关税”将给我国机电企业造成抑制效应;从长远看,“碳关税”将给我国机电产业产生积极效应。本文立足辨证统一视角,分析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双重效应,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尽可能降低“碳关税”对我国机电行业带来的冲击,以维护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开放至今,加工贸易企业的飞快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较多,并且一部分气体排放来源于加工贸易企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试图通过碳关税和碳减排等一系列转嫁气候责任给发展中国家。本文将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对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如新增环境要素增加企业成本、碳关税的征收将会削弱加贸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等。如何提升安徽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强化碳标签意识;强化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提出碳关税。为此,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碳关税趋势下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外坏境进行分析,寻找适合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理念也逐渐得到认可和广泛接受,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应当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对英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低碳认证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差距。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政府碳认证制度建设的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激励政策缺乏,碳认证制度要素整体落后;(2)企业参与碳认证数量偏少。最后,本文从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等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侯德文 《消费导刊》2012,(6):30-30,42
低碳经济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要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碳关税预警机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等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强烈,环境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也应当体现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将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相结合进行研究与实施,有利于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完善碳会计理论研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中融资缺口较大,融资制度、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国家通过加强企业筹措资金制度改革,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的投入;提供企业发展的风险评估服务,促进企业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扶持低碳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等路径,推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经济业态的低碳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被提上议事日程,美、日、欧盟等国家或组织开始实施碳补贴、碳关税等贸易政策,这无疑给正在发展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通过使高耗能产品贸易面临极大挑战。借助大国关税模型,从局部均衡分析的视角分析得出碳关税的征收将导致高耗能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下降,贸易量萎缩,高耗能产品出口国遭受净福利损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贸易大国应该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CDM机制,争取节能减排资金和技术;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碳排放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谢晋雯 《商》2013,(23):215-2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各个国家开始逐渐关注碳金融。碳金融是环境金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就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背景下,对各种碳交易风险进行转移的各种金融制度排以及各种金融交易的活动,它主要包括碳基金、碳保险、确定碳交易币种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金融中介活动等一系列制度的安排,同时还包括碳排放权以及低碳项目的开发与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投融资。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成为现如今的热词,进而提出"碳关税"一词,并适用于我国出口贸易。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席卷全球的形势,碳关税的征收成为必然。当然中国面对碳关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承担起降低碳排放的责任,这必然加大了本国出口商品成本所承受的压力。为此,中国应该探究碳关税深层次的逻辑理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机制、联合国框架和低碳国际标准来突破碳关税对我国出口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刘敏  龚萱 《商》2012,(20):46-46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以能耗低、排放量低和污染低为明显特征。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还可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化增长。但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将面临国家经济政策转移和市场环境改变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战略创新系统,抵御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如何从企业战略创新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问题,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进行企业战略创新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关税这一概念,从而掀起了世界贸易领域的又一轩然大波.本文主要从出口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碳关税可能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利弊.并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提升我国在未来经济中的外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贸易保护措施历来就是附着在新概念和新措施之上不断更新和涌现的.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受到重视,但如果贸易保护主义者以气候变化为幌子,借低碳经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则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从碳关税着手,思考碳关税对全球减排的有效性,分析碳关税在多边贸易规则下的地位,讨论碳关税名义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蔚 《价格月刊》2014,(5):70-73
在发展低碳经济不断受到各国推崇的背景下,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为保护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而拟开征碳关税。作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碳关税政策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应基于中美贸易平衡与合作,通过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企业转型、扩大国内需求等措施来应对美国碳关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中—天水经济区低碳经济具有自身的融资特点,环境金融应是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发展方式。构建环境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引导资金投入低碳经济的综合机制,调整信贷投向,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碳汇功能区,构建区域碳金融交易平台,借助股权投资基金,在产融结合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来计算我国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的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碳关税的征收对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探讨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低碳出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碳关税”一经提出,就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应,这是因为其事关重大。它牵动着温室气体减排,牵动着以WTO为国际制度框架的国际贸易。WTO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环境。无论发展中国家抑或发达国家,都能在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中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在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实现各自利益的“共赢”.在经济交流中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碳关税提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差异环境责任在贸易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碳泄漏、竞争力失衡等。然而碳关税的实施不仅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单边贸易带来影响,还将进一步对整个国际贸易秩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长期战略等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组织、各国政府利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纷纷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良性的增长模式。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借助各自国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开始酝酿以征收"碳关税"的形式来调整污染物排放量,从而缓解全球变暖。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特点,研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高碳产业、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