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7):9-10
2005年初,我们在全省范围组织了离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发现还有14.3万户“零就业家庭”成为最迫切需要援助的就业困难群体。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两年来,全省各级政府把援助“零就业家庭”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认真履行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完善政策,开发岗位,加大援助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刘虹 《中国就业》2007,(11):60-60
目前,随着最后一个“零就业家庭”的消除,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提前四个月实现到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江东区为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从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入手,初步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社区、街道、区就业管理服务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各级就业服务部门成立“零就业家庭”消除工作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8,(3):30-32
“零就业家庭”已成为城镇最为困难的群体。为了帮助“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和实施了“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认定“零就业家庭”4407户,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作为工作重点,实施积极有效的援助政策和工作措施,着重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就业援助工作的开展。今年1—11月份,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安置3494户“零就业家庭”中4867人就业,提前完成“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节日来临之际,邯郸市劳动就业部门在往年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慰问品和慰问金的基础上,今年通过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为下岗失业人员送去“岗位年礼”,首批征集就业岗位150个。“有了就业岗位,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零就业’家庭的生活困难。”邯郸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薛向东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期,湖北省洪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零就业家庭”就业“一帮一”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活动初期,该局选择了城区“零就业家庭”相对典型、集中的13个社区106户家庭作为这次就业帮扶的重点,以“三会”求共识,以“一制”谋实效。这“三会”分别有动员会、专题讨论会和帮扶现场会。“一制”即该局制定的《‘零就业家庭”就业“一帮一”层级目标责任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带四制”:一是局长带动党委成员,实行首席督查制;二是党委成员带动局属二级单位,实行分口负责制;三是领导干部带动一般党员,实行引导示范制;四是党员干部带动帮扶对象,实行一人一岗制。每个党员干部的帮扶过程和最终结果,直接与个人年度考核评比和绩效工资挂钩。截止到10月中旬,全局106个“零就业家庭”户平帮扶就业率已达到8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的“社区就业工程”,并在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各地动态     
辽宁阜新十项措施构建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为提高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市场就业能力和稳定的就业素质,辽宁省阜新市采取十项举措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一是计划开发1.5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4050”人员和破产矿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二是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后勤服务岗位进行清理,把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回迁居民中“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腾出来,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其就业再就业。三是结合“工业年”活动,创建再就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李建平 《中国就业》2007,(10):22-22
衡阳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困难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零就业家庭”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就业援助任务重。去年8月份,各县(市)区统计上报资料显示,全市有“零就业家庭”10069户,占全省“零就业家庭”户数的近一半。谁也没想到,截止到今年6月底,该市已帮助11500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这一变化是怎么得来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吕炼 《中国就业》2010,(8):28-29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围绕“构建和谐怀化,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把握“四个关键”、开辟“四条渠道”、建立“四个机制”,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共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2619户,在全市范围内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11.
“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是今后长期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选择便是通过职业指导,使“零就业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发掘潜能,走向市场,尽快找到合适的岗位,重新融入社会。“零就业家庭”成员遇到的难题是相似的,但具体到每个人,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观念上、心理上、方法上的不同问题,必须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对于有共同特征的群体,应采取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群体中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效应,会使指导工作事半功倍,发挥最大的效能。而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2.
于玲 《中国就业》2007,(11):10-11
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是鞍山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一项创举,标志着鞍山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上了—个新的台阶。根据工作实践,笔者现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的开展作出几点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席静 《中国就业》2008,(7):56-57
“零就业家庭”就业解困工作是再就业救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解困工作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以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4.
种夏 《中国就业》2008,(8):43-44
零就业家庭因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就业难”.这也成为整个劳动就业工作的难点之一。济南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建成城区内62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成城区外74个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全市4857个劳动保障协理员成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建立困难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城乡“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扶持创业、落实优惠政策等各项援助措施,2009年3月,该区正式出台《关于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具体目标就是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建立零就业、转移家庭就业援助绿色通道,确保全区的零就业(转移)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动态为零。  相似文献   

16.
张宏  简立峰 《中国就业》2012,(11):63-63
今年以来,旺苍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共帮助385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7,(7):11-12
2004年以来,广东省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就业服务,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初步形成“党政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截止到目前,全省共帮扶2.5万户、3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其中享受低保的人员为1.1万名。江门、潮州等7个市实现当期无“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18.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36524千店万岗关爱零就业家庭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启动后,河北国大连锁公司将在每周进入该市内一个区,举办专场招聘会,招聘“零就业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列入全市就业工作考核目标,在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的同时,实施零就业家庭子女助学工程,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帮助零就业家庭子女提高就业能力,达到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和家庭脱困的目标。2009年全市又援助了77名零就业家庭子女和23名下岗特困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20.
各市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总工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再就业“扬帆行动”的统一部署,确定在全省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切实解决好“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搞好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