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法学二级部门法的环境法其课程体系应由环境法导论、自然资源法、能源法、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和环境法案例推演所组成.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开设的环境法必修课为环境法导论、自然资源法和能源法,其他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法学双学位教育中,应开设的环境法课程为环境法导论.在环境与海洋、资源和能源类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应开设的环境法课程分别为环境法导论、自然资源法和能源法.在环境法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应开设的环境法课程为环境法导论、自然资源法、能源法、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和环境法案例推演.在法律硕士教育中只需开设环境法导论.在环境法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只需开设前述各课程的前沿讲座即可.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加八或缔结的国际环境条约也日渐增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事务积极负责的态度,已经参加或缔结了40多项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和条约,并为遵守这些国际环境条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结合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条约,分析我国对这些条约的履行现状,提出我国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国际环境条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日环境法制建设比较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日两国环境立法背景不同,所以在环境立法机制和立法原则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导致两国的环境法体系有较大的不同: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专门颁布了一些涉及纠纷处理、损害补偿、事业费开支等程序性法律规定,并对各种环境问题及处理方法都做出了单项法律规定,比中国具体和完备;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不像中国那样需要用大量的行政规章做补充;日本地方环境立法的作用比中国更大。在环境法实施机制方面,中日之间的差异是行政指导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地方环境自治团体管理者的法律授权大小不同、环境司法的作用不同、公众的推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法律规范,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环境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不但决定着环境法的目的、原则,也问接影响环境法的内容体系,是研究环境法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合作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化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国际社会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旱已被学界认可.但其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拟对国际环境合作的概念、基础、发展、障碍及出路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对国际环境合作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的价值是构建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价值和法的价值等基本理论范畴的解读,对环境法的价值概念作出界定。以环境法的价值含义为基础,构建环境法的有机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在处理国际事件中,常常是把美国的国内法律法规凌驾于国际法律之上。一般意义上讲,国际条约高于国内法。但现阶段由于各国对如何处理国际法和与国内法的关系缺乏统一标准,因而,如何对待已承诺的国际条约及其在国内的适用程度,各国仍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国家只执行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国际条约,很多时候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条约之上。如根据美国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美国可以对来自国外的"不公平"和  相似文献   

8.
蔡先凤,1965年出生,安徽金寨人。198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98年4月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现为上海海事大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环境法学者蔡守秋教授。蔡先凤是甬城高校中为数极少的环境法学者之一,现任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环境法的研究与教学。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田甜 《中国经贸》2011,(6):120-120
关于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学理上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学说。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应是一元论,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在推动双方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若干弊端,尤其是两国早年签署的双边货物贸易条约,在条约的解释、实施、监督、冲突化解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实施的难度。中哈合作委员会作为两国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制,在促进条约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欧亚经济联盟相关条约的落实,对中哈货物贸易条约产生了较大冲击。我国应当尽早与哈萨克斯坦开展有效沟通,根据条约本身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较为完备的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损害     
环境损害是环境侵害后果的一种,是环境侵害所引起的以个人为主体的传统权益损害以外的"人类环境利益"的损害.环境损害的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环境利益,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的生态价值损害、资源价值损害、精神价值损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四方面.人类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民法在环境损害防治上的局限,环境损害的防治只能由环境法来完成.那么,这种赋予环境法独特使命的特殊"环境侵害结果"是什么,其应当如何被命名并恰当安排在法律体系之中,其对环境法而言又到底具有什么影响和意义?本文试析之.  相似文献   

12.
董亚光 《改革与开放》2012,(10):182-183
本文介绍了“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对该问题展开分析.理论层面上详细论述了环境法目的的界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与衡平代际人类的权益以及环境权问题;现实层面上论述了具体国情和诉讼制度的建构问题,并探讨了现代环境法的理念与目的本质依然是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双边投资条约转移条款是保护投资者的资金转移自由和东道国维护金融秩序之间的重要工具,因此成为投资条约中最难达成一致的核心条款。中国投资条约实践中的投资转移条款与发达国家的缔约实践既存在很大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今后的投资条约缔结活动,特别是与美国投资条约谈判中,中国应根据本国资本市场发展、汇率政策和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转移条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保产业将继续发展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到2000年,全球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开支将达到3000亿至6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制药工业的总投入.由耶鲁环境法研究中心私人金融与环境项目主任布雷德福·金特里...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船舶溢油污染民事责任的发展历久弥新,但是仍然存在制度碎片化、与环境法原则不符、责任主体单一、责任失衡等不足之处。随着利用海洋船舶运输步伐的日益加快,船舶溢油事故的不断爆发,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更显迫切。完善国际船舶溢油污染民事责任立法,应当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从统一立法、追加责任主体、扩大赔偿范围和加快区域协作等不同层面进行系统厘正。  相似文献   

16.
签署国际条约是国家间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各学科的交叉发展,条约的文本设计细节逐渐成为条约约束力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新制度主义中的理性选择理论,通过对条约文本的考察,可以构建包含成员资格、议题范围、集中度、控制度和灵活度五个维度的条约约束力评价体系,并以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海洋合作条约为样本数,利用文本分析和熵值法的计算方法验证该体系。经计算,样本内多边条约的控制度指标和双边条约的灵活度指标被赋予更高权重,符合双边条约与多边条约存在约束差异的假设。同时,样本内多边条约的约束力评价得分均值呈逐年上升、约束差异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双边条约的约束力评价得分均值自2000年后呈逐年下降、约束差异呈逐年缩小的趋势。构建国际条约约束力评价体系,对不同主题、不同国家之间的条约设计特征研究以及对国家签署的同类型条约的约束变化考察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法治化社会背景下,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该首先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开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治框架及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努力协调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环境法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为基本内蓉,发展成为综合调整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归责原则决定着当事人义务的承担、举证责任的负担、赔偿的原则、责任的免除或减轻等。随着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在国际环境损害赔偿法领域出现了“归责原则客观化”的趋势,各国成文法和国际条约大都采用了“无过错/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但从维护公正的角度来看,国际环境损害赔偿归责体系不应只包括无过错原则,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我国也应该建立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多元化环境损害赔偿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角度上来说,晚清政府与列强诸国之前的法律关系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我们知道:战争的发生导致中外法律关系自形成之初就呈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平等发展特征.在这一过程当中,伴生于中外五次侵略战争的各项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在内)的签订及晚清政府对以上条约条款内容的履行最终构成了晚清与列强间国际法律关系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所在.本文以国际法视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半殖民地化发展形势下条约制度的履行及其实现,从晚清政府统治阶级的买办化分析以及条约制度构成晚清对外关系行为准则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条约制度与半殖民地化国际法视域中的晚清与列强关系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从国际法研究角度下揭示了存在与我国近代发展史上晚清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以上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将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国际开放与国内合作并举,开放市内市场与拓展市外市场相结合,优化投资环境与促进公平竞争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形成内外贸一体、内外开放并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开放度更高和更加活跃的开放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