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丽 《北方经济》2021,(3):76-80
地方债作为区域货币、财政两大宏观调控政策主要的链接纽带,其规模适度可统筹协调两大政策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区2010—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率、金融发展水平等10个指标建立门槛面板模型,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视角探寻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杨 《特区经济》2011,(1):79-80
本文以博弈论中的"公共地的悲剧"模型为基础,以地方政府逐渐增长的财政政策资源需求与中央政府有限的财政政策资源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中央财政政策资源不足与财政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成因,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产生财政政策资源不足的根源,主张提高地方政府对于中央财政政策资源的使用成本,减少中央财政政策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保证中央政策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了地方政府财政搭便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以及中央政府财政统筹协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承诺或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承诺对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搭便车动机至关重要。虽然中央政府的财政统筹协调可以获得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或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相同的结果,但其具体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政策设想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现充分就业是一国经济政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增加就业机会尤其重要,对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实际上,我国的就业压力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地就业问题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会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影响就业。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导向和原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富覃 《开发研究》2007,(3):140-143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价的核心和前提。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有利于建立经常化、法制化、可操作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在甘肃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情况,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在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体现评价导向功能的三条途径和四条指标设计原则,有助于推进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都应逐步进行调整以适应主体功能区的建立。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剖析现行财政政策在满足主体功能区上的缺陷与不足后,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政策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财政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支撑和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地方政府3-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财政政策支持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对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鼓励政策,政府采购要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财政资金要支持金融机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是解读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财政透明度、财政政策走向、控制财政风险、个人所得税、物业税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透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未来中国财政走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户籍改革难以突破的原因,在发展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如果户籍改革对地方经济增长或财政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可能会拖延或阻碍改革进程。基于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特大城市提高门槛对地方人均产出有正面影响,户籍改革动力最弱。其他城市虽然可以通过降低户籍门槛提高人均产出水平,但率先放开户籍制度可能引发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抵消政策效果,地方政府的户籍改革动力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逐步下降。同时,户籍人口增长会带来财政支出的显著增加,为避免户籍化政策对财政支出产生压力,地方政府会通过户籍门槛对流动人口进行筛选,将对财政收入贡献较低或产生明显财政支出的群体排斥在户籍门槛之外。本文认为中国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存在刚性,可以通过收回地方制定落户政策的权力强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或利用财政政策降低户籍化成本,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张金清  聂雨晴 《南方经济》2020,39(11):13-27
结合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反应特征,文章在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中,首次识别了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条件作为分析前提,进而完善了债务不可持续性的定义内涵和度量方法,最终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凭借此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在经济增速不稳定背景下,施行顺周期财政政策的中国地方政府,容易落入基础盈余主动调整无效的境况,因而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通过检验发现,新构造的债务不可持续概率和条件期望债务空间指标,均能较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而单纯的债务率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无解释力;在2019年,天津、贵州和青海等地已处于财政疲劳引起的债务不可持续状态,内蒙古等六省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不足20%,其余省份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仍相对充裕;最后,通过考察债务可持续性的改善渠道又进一步发现,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1.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指标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是目前经济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简要综述了政府融资平台的文献研究,分析其风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合适的信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从人工智能方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出发,脱离传统的以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Logistic评价模型,从财务视角对样本企业的信用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实证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构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扬州市2015—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地方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运用无锡市、扬州市和连云港市3市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既有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对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影响。而在转轨期中国,政府政策行为涉及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公共服务政策,以及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参与地方经济的投资活动等多样化内容形式。通过考察中国现阶段地区工业集聚呈现的新特点,即地区工业集聚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工业集聚程度降低态势;探讨政府差异化的政策行为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内在影响;并基于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政府政策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不同;对外开放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财政政策对地区工业集聚存在负向作用;而土地政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虚拟变量和直辖市虚拟变量,对地区工业集聚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的城乡收入差距向我们提出了严重的政策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更加自由化,财政政策在形成城乡差距的问题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包括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地方财政开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发现了中国地方财政体系有着严重的城市倾向。而且地方财政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的独立程度,也就是说,取决于地方政府开支来自于当地政府税收还是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由于税收集权导致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以及地方政府在选民,尤其是政治弱势群体农村人口中的可信度降低,地方政府近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来增加农村收入的效果被削弱。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视角下的地方保护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地方政府的行为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并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产生了严重危害宏观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保护主义。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常见的政府间对地方保护政策制定的博弈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建立有关模型,探索其中的均衡。最后,对如何消除地方保护政策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邹沛江 《中国经贸》2010,(12):123-123
本文意在通过对IS-LM模型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析,来讨论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效用。通过比较来说明危机下政府政策的选取,从而进行对政府政策的建议。从而通过更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状况与效果 自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主要依靠扩大政府支出来扩大内需的一种扩张性政策.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与一般意义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不减税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国家及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各级地方政府的快速反应一定程度上超出各界的预期,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各地公布的投资数额超过20万亿,远远超出中央4万亿的投资规模。我们在肯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地方政府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以确保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浙江省1992-2009年的数据对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其中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购买性支出。因此,浙江省地方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有效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格外令人瞩目,但其表述方式却令人费解。"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这种在关键词前头加修饰语的表述办法,其随机性也太大了。对究竟什么叫"积极",什么又叫"适当",不把政策背景及其来龙去脉条分缕析弄明白,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更难正确定义。若按此种表述逻辑推导,难道还存在着"消极的财政政策"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吗?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应有其特定的政策含义,这种政策含义必须用科学的术语加以表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