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荣 《特区经济》2014,(5):239-240
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隧道突涌水风险成因,采用事故树法可得出如下突涌水风险事故树,确定风险源。对隧道突涌水的风险概率等级及风险损失等级进行分段评价,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隧道施工也逐渐增多,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也逐步提高。本文基于对隧道施工的深入研究,对隧道施工技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赵毅 《科技和产业》2020,20(9):207-212
以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香炉山隧洞某施工隧洞为例,详细阐述了施工段的地质情况和隧道开挖过程中所遇到的塌方及涌水地质灾害概况。综合考虑施工进度与安全,通过对灾害的机理研究、现场试验、方案优化,提出应对灾害的关键施工技术。在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洞施工,采用“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在富水破碎带洞段,采用“先探后掘,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施工原则,优化确定掌子面帷幕超前注浆的施工技术。成果在现场得到成功验证,保证了隧洞的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从中导洞施工、中隔墙施工、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正洞开挖等方面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隧道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积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朱尚宏 《魅力中国》2011,(6):118-118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或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引起的掌子面甚至初期支护洞顶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科学、合理、安全地对坍塌体进行处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公路营运后的通行安全是一个摆在每个隧道施工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个笔者的施工体会和广大公路施工人员对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砒霜坳隧道LK63+129处侧壁溶洞的处理过程。在处理中运用管棚施工技术,固结溶洞填充物,加固溶洞口,安全经济地对溶洞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下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铁路隧道的施工成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研究的新领域。文中讨论了公路施工的一般方法,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下穿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刘峰  查鹏  周聪 《魅力中国》2009,(10):74-75
结合环山坪隧道施工实例,介绍保留核心土法和“以退为进”的施工理念,隧道进洞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对于高流速的水工长隧道来说,为了减小隧道环境内滤气与冲击波的不良影响,隧道洞身后续必须通过修建衬砌的方式来承受围岩压力以及内水压力,因此隧道小断面施工必须采用一种“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隧道洞身岩体的平整性要求。文章以某地引水隧道工程的施工项目为例,对小断面开挖的光面爆破方案设计、爆破施工技术中洞内炮眼布置、装药量控制、排气通风以及排水布置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刁发权 《魅力中国》2009,(10):78-78
结合环山坪隧道施工实例,介绍保留核心土法和“以退为进”的施工理念,隧道进洞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超前管棚支护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处理软弱、破碎与浅埋偏压等不良围岩地质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分析管棚作用机理、管棚设计与施工要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论证管棚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震 《西部大开发》2011,(3):51-51,53
本文根据秦岭终南山隧道的施工,并结合隧道内塌方松散体的特点,对目前常用的管棚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采用跟管作业法进行管棚施工的优缺点和跟管作业的施工工艺,同时提出了对施工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任殿军 《魅力中国》2013,(11):338-33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隧道施工,由于各种设备的更新换代,伴随而来的新施工方法逐步取代了旧的施工方法,从而使长大隧道、多线隧道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新的条件下,吸收、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雷家坡隧道管棚施工实例,对长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在浅埋软弱隧道中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工程超前预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平地隧洞进口F91断层D62+796.254-D62+916.254段断层涌水段的施工为例,介绍在断层涌水过程中如何确定“先注浆堵水后开挖”还是“先开挖支护后堵水”施工方案及方案确定的具体条件.确保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张磊 《魅力中国》2010,(23):353-353
隧道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的隧道开挖支护的原则,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7.
高如 《魅力中国》2010,(6):398-398
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普遍采用新奥法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隧道主体结构以锚喷支护和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结构为主流形式。施工中和隧道长期运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拱顶部位存在一定范围的空洞。本文依托某隧道。采用了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在这种病害条件下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研究二次衬砌混凝土在该病害形式下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对隧道使用的长期安全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市政盾构隧道路面板施工阶段,由于单纯采用传统施工工艺技术很难做到对实际施工需求的有效满足,对于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将会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而随着植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实现了对市政盾构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且能够更好的保障路面板的安全稳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盾构施工法的主要内涵,分析了盾构施工所具备的优势特性,对植筋技术在市政盾构隧道路面板当中的施工应用展开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9.
王婷婷 《魅力中国》2014,(23):343-34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为了让公路惠及更多的人们,公路建设里程在不断的扩大,在实际的公路建设中,面对地质较差的情况,根据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公路隧道建设。但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公路隧道洞口的建设成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本文对公路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维护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安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