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岛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胶济铁路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胶济铁路路基的沉降规律和变形控制。首先针对工程存在破碎带的情况,分析盾构穿越破碎带对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然后考虑青岛上软下硬地层的特点,分别采用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和下部岩层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方案,研究不同加固方案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路基的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穿越破碎带区段时铁路路基沉降偏大,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影响胶济铁路的安全运营;地层加固后路基的沉降相较于地层未进行加固有明显的降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40%,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65%,同时下部岩层加固相较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对路基变形控制更加显著;地层加固后TBM下穿施工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减小,能够确保胶济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不断发展,因而对软土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软土地基容易变形,致使路基沉降,路面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公路使用寿命,也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公路软土地基的检测刻不容缓。文章将结合案例深入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并提出软土地基沉降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路基沉降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路基填筑压实不够以及软土路基没有处理到住导致,特别是软土路基的正确处理能够形成路基沉降的隐患.鉴于目前公路工程路基沉降的日益增多,引发相应的质量问题,甚至安全事故,本文对公路工程路基沉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公路工程路基沉降与监控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冯晓琴 《魅力中国》2011,(6):120-121
本文通过对公路填土路基沉降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路基沉降的技术方法,其中的压力灌浆法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路基沉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试验效果与沉降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对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强夯三种措施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及改良黄土路基的试验效果进行了检测评价。通过现场沉降观测试验分析了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点,并用双曲线法对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压258天后,柱锤冲扩桩法和水泥土挤密桩法处理过的地基上路基工后沉降均小于15mm,可以卸除预压土并铺设无砟轨道。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远期平整度的因素及对策 1、竣工后路基沉降按高等级公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建成的路堤本身固结沉降很小,主要是软弱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铁路路基沉降规律复杂、沉降量难以预测,因此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路基沉降量预测模型。传统神经网络建模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不足。因此,通过粒子群算法修正网络的初始权/阈值,提高全局收敛性,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对宝中线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经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可避免局部极小问题,加快网络收敛速度,提高了对铁路路基沉降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蔡永祥 《发展》2013,(10):111
公路桥头跳车是公路工程的一大通病,主要表现为: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加上现在行车速度不断提高,所造成的危害更加突现,有时会导致交通事故。虽然以往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桥头跳车仍是国内外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难题。一、桥头跳车的原因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由于桥涵结构物与其两侧路基填土之间的沉降差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地基土质不良造成的沉降。桥涵通常位于沟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由于软土一般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在软土上填筑路基,极易产生沉降。同时,桥头路基填筑高  相似文献   

9.
干昌洪 《魅力中国》2010,(20):161-162
桩板结构是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解决路基沉降问题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宜于深厚软土、松软土和深厚湿陷性黄土等复杂地段路基的处理。桩板结构路基与改良土填筑路基和桥梁结构相比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本文结合郑西客专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施工实践,探讨了三种桩板结构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技术,可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桩板结构路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国民经济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道路要求满足越来越重的车辆荷载以及提高行车速度的要求.但近年来一些新建的道路路基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主要是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现就自身工作经历及经验浅谈下道路工程中路基质量的预防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洪猛 《魅力中国》2013,(5):307-307
本文从路基沉降、施工措施和结构体系上对桥头跳车病害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减少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铁路列车不断提速,许多路基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给运营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已越来越引起铁道部的重视,在设计及施工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路基变形观测工作未通过评估验收,一律不予进行道碴、轨道施工,故路基变形观测工作也被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沉降、水平位移、锚索轴向拉力和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立柱沉降、支护桩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面变形均在报警值范围内,表明该基坑支护方案是合理的.此外,坑内土方开挖卸荷会导致坑底产生回弹变形,立柱有微弱隆起变形.临近的地铁风亭结构沉降与水平变形均最明显.部分监测点累积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超过报警值和控制值.施工单位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回灌)控制因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基坑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14.
土工格栅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公路施工材料,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行业,特别适用于旧路加宽的路基处理。文章针对老路改建中新建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等问题及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老路改建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采用土工格栅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关键所在,稍有偏差,将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例如,在公路施工中常会遇到诸如软土路基,黄土路基等不良路基,如不加以特别处理,会引起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平整度下降,导致行车颠簸等,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因此,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当地地形、地质状况、公路等级、所在地区的气候、结合施工填挖方平衡等来选择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膨胀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和改良措施.在公路建设中,膨胀土路基路面的施工一直是个技术难题,其不良特性也时常导致工程问题发生,本文主要探讨了膨胀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和改良措施,前者如排水措施、换填土措施和施工后沉降控制;后者如石灰改良法,非膨胀性土包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路基在冻结与融化时期水分场的变化规律,建立温度场与水分场的冻结融化模型试验,从而揭示路基病害的发生机理。对某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冻土路基温度场的季节活动深度为2~8m,路基深部土体的温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呈现滞后性;冻结与融化时期在路中以下2~4m深度范围内温度梯度较大;在路基融化时期的大气降水渗流过程中,路肩以下路基填土范围内的饱和度与地基的饱和度出现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冻结时期土中未冻水向冻结锋面迁移导致路中以下2~3m深处含水率突增,冻结与融化时期路基总变形量较大。水热作用下路基产生的不均匀的冻胀与融沉变形是造成冻土路基病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房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77-181
为了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群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施工案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并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3倍管径范围内地表变形受施工影响较明显,最大变形点发生在顶进断面顶管轴线位置,当距管轴线距离大于3倍管径时,地表沉降量逐渐收敛于零;横向沉降趋势呈“U”形分布,沉降量随着距顶进面距离增大而整体减小,但变形量分布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天窗施工期间,列车开通运行24 h后地表产生明显变形,列车运行48 h后地表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受管-土相互作用影响,地表沉降理论计算结果较数值模拟结果略小,建议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顶管土压力计算优先选用太沙基理论。  相似文献   

19.
侯丰  刘府生 《科技和产业》2021,21(6):294-298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兴建地铁,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软土地区,因而研究软土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变得尤为重要.以温州某盾构隧道为例,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构建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研究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变形逐步由隧道向上传递到地表,产生沉降,单线隧道最大地表沉降值为10.1 mm;单线隧道顶部管片的竖向变形最大达到2.56 mm,左侧腰部和右侧腰部管片往中间的变形量均为0.96 m m;盾构隧道埋深越大,则盾构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量越小,而沉降槽宽度越大;在双线盾构施工完成后,后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同时发现双线隧道间距越小,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越大,由此造成了地表沉降量更大.  相似文献   

20.
张峰  罗利  陈奇 《科技和产业》2024,24(4):254-261
以成都锦江再生水干管穿越河流顶管施工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 3D软件模拟掘进, 开展顶管施工数值分析。通过施工模型及其建模过程,研究了顶管顶进时周边土体变形影响。结果表明,顶进过程中土体沉降沿掘进方向呈周期性变化,土体沉降量最大值发生在管道间接口处;不同泥水仓压力和注浆压力工况下,河道及两侧河岸地表沉降量以管道中线呈对称分布,管道上方地表沉降量最大,随着监测点向管道中线移动,地表沉降变化速率明显增大,且在中线附近变化速率显著减小。随着泥水仓压力的增大,土层变形量显著减小,而注浆压力的增大,土层变形量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