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斌 《中国发展评论》2010,(2):32-37,125-132
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等,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过去不一样,现在仍不一样。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  相似文献   

2.
近期的房市用迷茫与困惑来表述大概最确切了.尽管宏观调控一直在继续,但北京、深圳等地的房价依然一路飙升,且好多个大城市又在演绎着百人排队购房的场面.国人自然对房价再次予以高度关注,政府将再次运用行政手段挤压房价的说法,也通过媒体在百姓中迅速流传.即使如此,强势的发展商仍然在呐喊:房价下调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国经济出了问题.地产大腕冯仑一句话:"当房奴活该,谁叫你买房."  相似文献   

3.
各方都在谈房价,占优的声音显然是房价下跌,最好是立马降下来!谁要说涨,是要挨骂的! 由于在新的"国五条"中找不到促使房价下跌的明确说法,由于看到地方政府落实"国五条"的"细化版"近乎一致地有"看涨"提法,即"保持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更由于看到"国五条"一出许多城市房价应声而涨的倾向,有专家失望之极,爆粗口者有之,谴责政策南辕北辙者有之.一时间,似乎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结果,这便是房价下跌!  相似文献   

4.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全国房价9月份大幅反弹之际,国家统计局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中却有一个城市表现得十分另类,一向处于领涨地位的海口房价环比出现了下跌.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初的中国,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的新高峰,同时中国的房地产业却始终维持在一个高的房价水平。这种远远高于百姓所能承受的价格使得中国的楼市变得疯狂,并且充满了危机性。中国政府如何在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中进行调控,来让百姓从过高的房价中得到解脱。  相似文献   

6.
<正> 日前,建设部公布了2006年度工作要点,其中"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备受百姓关注。那么,"实名制"真能抑制炒房吗?实名购房究竟能走多远?实名购房想得很美去年以来,通过对房地产的调控,房价已经基本稳定,但鼓吹今年房价仍将持续上涨的言论也并不少,这些将严重影响供求双方的判断和决策。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越发严重的炒房行为,"购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快讯》2007,(50):18-23
2007老百姓的许多担心。其实用一个字形容就足够概括、足够全面了——涨。 第一个“涨”是涨价。猪肉价涨。油价涨,房价涨……当然,涨归涨,政府也没让百姓自己承担这“涨”之苦,严控市场,禁止哄抬市价。保证猪肉供应;降低公交车价,发放补贴汽油。种种措施。让百姓在这涨之中也多少有些安心。  相似文献   

8.
国家房地产调控已经搞了几年,效果是明摆着的,各大中城市房价不再疯狂上涨,有些城市甚至有所回落。但是现在不涨,不等于以后永远不涨;今年回落,明年还可能再涨上去,甚至涨得更疯狂!政府和百姓心里都清楚,没有治本之策,调控稍有松动,房价肯定还得上涨!怎么办?国务院一次次召开常务会议,温总理一次次重申并强调:国家调控政策绝对不能放松!可话说回来,调  相似文献   

9.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1,(20):146-147
中国房价闹了多年,几乎成为占城市80%中低收入者人人关心、谈论的热点、难点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市场手段:修保障性住房,缓解供需矛盾,达到平抑“离谱”的房价之目的。但是,房价过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城市仍在攀升,使得住房难的群众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兴盛和三个诏书有重要的关系.这是指汉文帝的《议佐百姓诏》,汉景帝的《令二干石修职诏》和汉武帝的《求茂才异等诏》. 《议佐百姓诏》颁布于西汉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全文191个字,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废话. 《议佐百姓诏》全文如下: 间者数年比不登①,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②.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7,(50):18-23
2007老百姓的许多担心。其实用一个字形容就足够概括、足够全面了——涨。 第一个“涨”是涨价。猪肉价涨。油价涨,房价涨……当然,涨归涨,政府也没让百姓自己承担这“涨”之苦,严控市场,禁止哄抬市价。保证猪肉供应;降低公交车价,发放补贴汽油。种种措施。让百姓在这涨之中也多少有些安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拥挤的交通状况、混乱的城市建设、严重污染的环境、节节攀升的房价……对春城百姓而言,这样的伤痛陪伴他们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么——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新财经》2011,(11):12-12
房价走跌:到底谁能扛得住?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持续一年多,"金九银十"成交惨淡让许多房地产公司提前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一时间,关于房价的讨论甚嚣尘上。房价走跌,市场准备好了吗?百姓扛得住吗?房企又将何去何从?前不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对媒体说,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也能承受。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体制没根本性改革前,房价大跌不仅恶化开发商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日前说,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已趋于合理,从长远看,住房价格总体走势将上扬。他认为,目前正是百姓购房置业的有利时机。宋春华承认目前个别大城市存在房价过高的问题,但他认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他说,目前有些地区房价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从长远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筑用地的减少,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住房价格总体走势将上扬。他指出,当前有关住房价格的降价预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住房条件的…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中国,百姓最关心、最苦恼、最闹心因而也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就是房价太高,涨得实在离谱。为什么房价太高,涨得如此离谱呢?根本原因在供求失衡。房屋供给太少而购房需求太强烈,当然价格就涨上去了。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中国,百姓最关心、最苦恼、最闹心因而也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就是房价太高,涨得实在离谱。为什么房价太高,涨得如此离谱呢?根本原因在供求失衡。房屋供给太少而购房需求太强烈,当然价格就涨上去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飞速的发展,投资不断增加,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城内房价涨幅甚至已经超出了一般百姓的承受范围,很多人预言:中国的房价是泡沫,08年后会自然破灭。也有人认为:物以稀为贵,北京的四环之内已经没什么可以开发的地方了,房价还会继续攀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7,(12):39-39
乍一看,猪肉和房子似乎不具有可比性,但同为基本生活需求范畴,完全可以把房价与肉价问题拿来作一番比较。与肉价的发展史不同的是,房价问题由来已有4年之久,从2003年开始,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居民都在抱怨房价涨得太快,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2005、2006两年长三角房价整体有所回落,可北京、深圳、广州、大连等城市却逆势而起,至今仍不肯低头。近两三个月,上海楼市重新升温,南京、杭州也跟着亢奋,整个长三角楼市似有“王者归来”之势,真让买房人摸不着房价的“筋”。  相似文献   

19.
2011年,CPI节节攀升,涨幅之高超出市场预期.迎战CPI已是普通百姓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即便经过此轮连续五次加息,我国也仍处于"负利率"状态.这使2011年百姓投资理财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房价的涨跌又被热炒起来,仍是一片降价声.诸如有媒体报道,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普遍下降.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一线城市房价下降区域都在郊区一带,并非是真正的城区。更不是城市中心区域。如目前北京市南六环周边的二手房报价原来都在2万元/平方米以上,现在低于2万元/平方米。这些地带房产原本定价就过高,现在只是调整一下最初的定价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