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民生为本,兼顾企业健康发展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双维护",通过更大化地延伸劳动保障监察之力,保障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有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劳动关系。在这些新型的劳动关系中,不时出现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状况,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现行劳动制度的原因,也有其他一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按法定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在,并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状态。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由于片面夸大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实践中至使不少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应有的保护,并因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此急需从立法、执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以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张洋 《活力》2012,(23):63-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协调者,要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益、劳动经济权益、合法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作用 (一)表达作用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利益诉求,工会发挥的是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新形势下规范劳动合同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实施半年来,不少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落实了基本劳动标准,为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一部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得以获得通过的重要法律,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也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拥护《。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有利于更加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所谓企业劳动关系,就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雇员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地说.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雇员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本法的立法宗旨,该法在"单向保护"和"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用人单位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同时也赋予其管理自主权.通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稳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保护的程度,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的事项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规范、平衡日益复杂多样的劳动关系,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但在实际的劳动纠纷处理工作中不难发现,虽然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专业人士的指导,许多劳动者分不清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常误将本该由法院直接受理的劳务关系纠纷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本文通过对两起案例的分析,就如何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管理可以使用工方式更具变通性,有效规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的情况,保障企业稳健发展.基于此,文章就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现存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的管理建议,以期能够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用工的弹性化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非标准劳动用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非标准劳动用工发展至何种程度,非标准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如何,学界于官方均未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与统计。鉴于此,笔者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非标准劳动者的工作状况,以期为规范非标准劳动关系、维护非标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构建公平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从增加新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扩大适用范围、雇佣保护、稳定劳动关系、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完善,为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已半年有余,对全面调整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因而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山东莱州市对全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用工的弹性化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非标准劳动用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非标准劳动用工发展至何种程度,非标准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如何,学界于官方均未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与统计。鉴于此,笔者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非标准劳动者的工作状况,以期为规范非标准劳动关系、维护非标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劳动报酬权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重要权利之一,这一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日渐完备,但是关于劳动报酬权的相关立法及制度建设依然存在缺陷.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劳动立法,更好的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报酬权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我国开始有条件的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大部分双重劳动关系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关系、劳动争议等方面都与相关劳动法的立法宗旨相违背,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在分析双重劳动关系的概念、类型、出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双重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