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冯鹏程 《新财经》2013,(11):18-18
有人形象地比喻中国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之间的联系,犹如池塘中鱼和水的关系。实体经济好比是鱼,银行信贷好比是池塘里的水。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注“水”,即释放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扩张,实体经济便得到刺激,犹如鱼儿的成长和数量的增加;反之池塘缩水,鱼也变少。  相似文献   

2.
鱼文化的产生非常久远,鱼在中国文化中影响也非常广泛。发展到魏晋时代鱼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本文仅从魏晋诗歌的角度对鱼文化进行分析。魏晋诗歌中的鱼文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鱼成为自由的"代言人",文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用鱼代表百姓、贤者、人才,鱼跃于渊比喻国泰民安、人才得到重视,相反鱼儿失水则表示百姓生活痛苦、贤者怀才不遇;用鱼象征爱情,双鱼象征恩爱的夫妻、情投意合的恋人,同时还发展出用鱼传递思念,鱼成为信使并发展出"鱼雁传书"的典故,这一典故影响了以后许多诗词曲的创作;另外鱼是灵物,它能变化、通灵,在宗教和民俗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稻田垄栽稻,萍,鱼种养结合,是综合利用稻田资源的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它可大幅度地提高稻田生物总产量与总产值,本文介绍了如何进行稻田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结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尾尾清水鱼在鱼塘里游来游去,边上大人和孩子一边观赏着鱼儿吃南瓜、水果、玉米等食物,一边议论:“原生态清水鱼,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5.
凌喻非 《东北之窗》2010,(17):66-67
早在1000多年前的辽朝时,每年隆冬季节,圣宗便带着文武百官到今吉林省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泡(当时称鱼儿泺)巡游。巡游时少不了要捕鱼、猎雁。将捕得的大鱼和射下来的大雁,摆“头鱼宴”和“头鹅宴”。君臣狂饮狂舞,场面十分热闹。一次宴会上,圣宗肥鱼大肉吃得腻了,正不知吃什么好。忽然手下一员斩关守隘的宠将,用战枪扎到了一条20多斤重的大黑鱼。  相似文献   

6.
查利 《中国西部》2002,(6):118-122
今天说的“鱼儿寨”,不能够去顾名思义,因为它现时并非一个“村寨”,而且,那里一条鱼也没有。据我所知,至少从1933年以后就是这样。“鱼儿寨”是个古老的羌寨村名,它记载了中国地质史上一段沧海桑田的变迁。曾经,它的确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儿寨。1933年8月25日下午3时50分30秒,发生了一场7.5级的大地震,使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查阅文献记载,我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当时的情景:“……天崩地裂,飞沙走石,洪水瀑涨,巨石飞滚,万山相撞,昼如黑夜,目无能及,惟闻地动水泻水之音……”  相似文献   

7.
鱼鉴     
我曾听一位钓鱼老人讲过鱼的上钩过程。鱼其实是很聪明的动物,当钓鱼者将带钩的鱼饵抛入水中的时候,很多鱼都会发觉鱼饵中隐藏着危险,有的围着鱼饵绕来绕去,有的用嘴轻轻地触动鱼饵,有的躲在一边观望。总之,鱼都提高了警惕。然而,鱼是贪心的,它的警惕性不久就被贪欲替代,于是扑向鱼饵,悲剧也就发生了。我想,假如鱼有灵性和思想的话,它上钩后一定会很后悔的,它也许会这样想,只因贪吃那一口,由此而搭上了性命,实在不值得呀。只可惜,后悔是没有用的。事实上千条万条上钩鱼的后悔,不但没有使自身命运发生改变,而且对其它的鱼…  相似文献   

8.
吴欣蔓 《东北之窗》2013,(18):60-63
金风起,秋水蓝,或聚三两好友,或独自一人,握钓竿、下鱼饵,垂钓于秋水之旁,自由呼吸在碧空白云之下,真乃莫大的享受。秋天的鱼儿特别肥,钓着喜人,看着眼馋,吃着特香。不过,“钓秋”重在情趣,钓鱼多少尚在其次。“画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山作钓竿”。可见,“钓秋”“钓”的是秋色秋景。秋天的山特明亮,秋天的水特净洁。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上的不如意让我找不到前方之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我决定和朋友一同爬山,让身心放松一下。一路上,明媚的暖阳轻抚着我的身躯,感觉别样的舒畅。来到山脚,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芳香的气息,被其深深诱惑。信步往前,听见在潺潺的流水声中,林中的鸟鸣声中,时不时还夹杂着昆虫悦耳的叫声,这一切谱写成了一首独特的交响乐,让人心驰神往。沉浸在山水之际,突然,由密密麻麻的人群围成的一个"七彩人环"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深深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好不容易才钻进了这个"七彩人环"的里面:一个中年妇女面前的盆子中水花四溅,定睛一看,大小不一的鲫鱼使劲地甩动尾鳍。从周围人的口中得知,这是从溪流中捕获的纯正的野生鱼,营养价值极高。我与摊贩讨价还价,正准备掏钱时,身后一位老太太挤了进来,掏出钱也想购买。见摊贩犹豫,她甚至提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我向来敬重老者,可她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不是滋味,难道有钱就了不起吗?于是,我明确告诉摊贩,是我第一个确定买下的,最后她没办法,将这些鱼儿卖给我了。我提着鱼儿继续前行,没想到那位老太太从身后追赶而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年轻人,能不能将这袋鱼卖给我?"现在还要  相似文献   

10.
没有新闻发布会,没有正式的出征仪式,一场大变革已经悄然完成了它的筹备。珠三角,南中国这块最富活力的土地,正在积聚着力量,要大刀阔斧地“革”一回自己的“命”了。  相似文献   

11.
漫谈鱼与鱼文化本刊通讯员黄鹏程鱼是实用动物,它生于水游于渠戏于池塘浪漫于江河湖海,世界上"三山六水一分田"有水就有鱼,鱼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人人都可见可闻可玩可养可烹可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和吉祥物。据文献记载,鱼是上古先民的图代之一。古代...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鉴于国人配餐不科学、膳食不平均的饮食习惯。营养学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吃鱼的孩童更聪明,吃鱼的女士更漂亮,吃鱼的先生更健壮,吃鱼的民族更兴旺”。 鱼我所欲也,聪明漂亮健壮,亦我所欲也,但若是把吃鱼提高到民族兴旺的高度。人和鱼都会吃不消。此种理论,很有可能是拿来了日本的经验。世界上数日本人最爱吃鱼,不过这基本上是一个习惯和资源上的问题。寻常人家,基本离不开紫菜与米饭,也不是男女老少天天都坚守着民族兴旺的信念在那里加油地吃鱼。而在大部分欧陆国家的食单上。鱼腥也永远不敌肉膻。英国人倒是对“Fi…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怀柔区有一个著名的。观光休闲之处,说它著名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而是这里的一种鱼,这就是虹鳟鱼一条沟。这里几乎家家都养虹鳟鱼,迎接城里来的游客,相互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养鱼有些年头的沈希顺,不仅巧妙地避开了竞争,而且可以买出翻倍的价钱。  相似文献   

14.
正一尾尾清水鱼在鱼塘里游来游去,边上大人和孩子一边观赏着鱼儿吃南瓜、水果、玉米等食物,一边议论:"原生态清水鱼,果然名不虚传!"清水鱼是开州区白鹤街道的王牌农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大鲵、晚熟柑橘、林下土鸡、土猪、食用玫瑰花、优质桃子等。不同于过去单一化的种养殖,在白鹤街道,同一经营  相似文献   

15.
祥子 《西部人》2005,(2):23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千万不可轻言放弃努力。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生活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把一个水池分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一段时间后,鲮鱼就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隔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它放弃了可以达到的目的。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营企业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其实,企业和人一样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但它和人的区别在于,企业没有自然生命,只要一代代不停地更新赋予它活力,它就不会死亡。人有成长的烦恼,企业同样也有它发展的痛苦。企业死亡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而一个企业没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简单道理     
《开放潮》2005,(5):i014-i014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娄鲜活坝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娄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  相似文献   

18.
如今电视的普及程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所扮演的角色由最初的新闻舆论导向逐渐扩展开来,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增长知识量,得到家庭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及 品位的提高,这些都将是远远不够的。当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第一次引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无疑给电视界注入了一种 新的活力,它从日常生活平凡人物的小事入手,真实地表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它引起了观念生活经验与之共鸣,即电视节目成功地与观众进行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庄宇洋总裁自言要塑造出“清水养鱼”的公司形态:在清水中,“鱼”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相互之闻又能看得清清楚楚。公司终归是公司。“水至清也会有鱼”,因为人应是在压力而不是压抑下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喜欢在暖暖的午后,躺在草坪上倾听春的私语。我清晰地聆听到柳芽儿从柔媚的枝头冒出的轻微响动;听到桃花轻柔而坚定地打开花苞绽放的声音;还听到身下的小草轻轻地蠕动与呼吸。小鸟无拘无束地啄食着春泥,鱼儿自顾自地吹着泡儿,太阳晒在脚背上很温暖,像猫儿咕噜咕噜伏在脚上。这一切妙不可言,我想这大概就是诗的世界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