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2010,(1):29-29
重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在1997年设立的,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前两年。10年过去了,重庆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密切相联,重庆正是凭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来加快这座新兴直辖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勇 《今日重庆》2007,(1):16-19
10年前,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历史又一次把重庆推上了新的起跑线。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创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2009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联合重庆、成都、西安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费耕 《中国西部》2012,(8):112-115
2011年。重庆旅游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年走过来,每天都有不断的新闻看点,本期《中国西部》(旅游版)就为您盘点2011重庆旅游的10个新闻热点,从中来看重庆旅游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冬去春来,阳光明媚,西部大开发已走过了10年。陕西各项事业成就显著,全省面貌在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中焕然一新。 今年是实施新10年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是推进陕西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风生水起,谋定而动。如何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成为今年热议话题之一。本刊上期组织编辑了“西部十年辉煌变迁”专题,本期专访陕西部分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请他们就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畅谈愿景,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重庆经济》2004,(2):9-15,18
未来20年,是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完善体制、扩大开放、积聚实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期;是城乡结构大转换、人民生活大改善的转折之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突破之期。重庆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启新航程,创造新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合并,正式设立重庆直辖市。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10年的时间,重庆经历了许多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拯救破产国企、甩掉雾都帽子、大城市带动灾农村……重庆人几乎每天都在爬坡。而三峡百万大移民,给重庆人留下的更是永远难以抹去的可歌可泣的记忆。 10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对重庆来说,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用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话说,如今的重庆已是“一个全景立体,生机勃发的新重庆,一个风姿绰约,开放豪迈的新重庆,一个梦幻之都,奇迹之城的新重庆! 辉煌不能忘记,辉煌还将继续,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年轻的直辖市还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10年,一切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0年前,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历史又一次把重庆推上了新的起跑线。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创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直辖十年,春风春雨,春华秋实,巴  相似文献   

9.
《今日重庆》2007,(3):14-17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重庆直辖10年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重庆新阶段的发展的科学定位,体现了中央对重庆的战略部署,勾画了重庆的发展蓝图,给全市人民极大鼓舞和信心.重庆社会各界群情振奋,纷纷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畅谈重庆发展未来.重庆各界表示,推进重庆发展新战略,实现重庆发展新目标,我们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7,(1):96-99
从1999年成立至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通信运营企业之一,在重庆直辖10年的转折点上,重庆移动通信事业该怎样谋篇布局、加快发展?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长富.  相似文献   

11.
黄玲图   《中国西部》2011,(3):20-33
开发绿色西部,旅游产业当先,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应当提到区域经济尤其省域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重庆旅游在西部旅游和中国旅游发展中是一个开发较晚的产业,也是现在和未来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出了加快重庆旅游发展的重要决策和一系列重大部署,锐意创新,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决心打造具有世界文化震撼力的六大旅游精品,开创重庆旅游的美好明天。 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大开放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利用好冒粟向神奇的西部旅游资源,重庆这个直辖仅14年的西部大家庭一员做了很好的尝试。本期以“西部胜境,旅游高地——重庆旅游新乐章”为封面主题,对重庆旅游进行全面、丰富、精彩的报道和展示,以期让广大读者朋友对全新的重庆旅游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部大开发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央对西部新10年的布局,着力于发展的外部借力和内生驱动,这也是奠定后30年中国改革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今后10年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推进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开展西安、重庆、成都区域战略合作,推进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实施国家即将出台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为我省人才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未来发展定向导航,要求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当重庆按照中央要求开启新时期发展改革新航程之际,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重庆直辖13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两江新区是重庆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而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它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引擎”,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23,(4):12-16
<正>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一条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打开了新空间。对重庆而言,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新重庆最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该如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7.
梅宝林 《特区经济》2012,(8):180-183
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说明重庆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在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实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选地,通过重庆可以带动整个西部开发,缩短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差距,成为实践"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战略意义,揭示重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直辖十年,是重庆金融业发展最快的十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讲,重庆金融业无论在机构数量与种类,资产规模与质量,还是发展潜力与速度方面已经走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的前列。  相似文献   

19.
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已诞生十年。这十年,是重庆金融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与种类、金融资产规模与质量,还是金融产业发展潜力与速度方面,都排在了西部十二省区市前列。 斐然成果让雄心勃勃的重庆瞄准了一个新的目标:到2015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首届重庆金融博览会暨重庆直辖十周年金融成果展,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3486亿元GDP、4202亿元工业总产值、529.5亿元并以每年30%速度增长的财政收入、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能源基地,重庆能否实现其区域性金融中心之梦,人们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重庆经济》2007,(5):22-29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重庆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立足于直辖以来打下的良好基础,乘势而上,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必须适应新要求,争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