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离岸中心能否落脚香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离岸金融中心”一般来说,各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但二战之后,有些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推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背景近几年来,香港历经了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以及“非典”冲击,其作为…  相似文献   

2.
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 1998年底,国家共批准成立 142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 (131家外资银行、 5家外资财务和 6家外资保险公司 )和 470家代表处。 142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为 191 4亿美元,贷款总额为 127 5亿美元,存款总额为 31 4亿美元。毋庸置疑,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中国金融国际化,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主要“误区“   (一 )指导思想不统一。目前在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指导思想:   一种指导思想认为,我国应当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速度。其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短缺,因此,在现阶段,应大量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其资金优势支持我国经济建设。二是目前国家正在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大量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建设,特别是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全球性的大开放、大市场、大经济、大流通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速度,对中国金融国际化大有裨益。   另...  相似文献   

3.
外滩唯一没有易主的 金融大楼 20世纪初,在外滩这条短短的街上,集中了大大小小几十家中外银行.因而被称为“远东的华尔街”。在金融区内,如今这些建筑已经大部分易主,比如.原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办公地、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所有、东方汇理银行旧址现属于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不过,在这些外资银行建筑群中.独独剩下一幢大楼没有易主。 它就是位于四川中路299号的香港东亚银行旧址——东亚银行大厦,作为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从其创立  相似文献   

4.
《上海改革》2002,(9):37-43
开发北外滩是新世纪上海重塑黄浦江功能、提升中心城区CBD能级、从而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知识经济和流量经济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内容中,北外滩地区应当尽快地发展成为国际航运服务和知识服务为主体的服务贸易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风险存在的制度因素1、开放制度与全因风险。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已近20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形成密切联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由经济决定其产生和发展的金融业,屯融入世界经济整体活动中。截至1997年6月底,我国共批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540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62家.与此同时,我国境外金融机构屯有很大的发展。截至199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银行、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各类分支机构658个,其中营业性机构630个,代表机构28个。国际游资通过这两条渠道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改革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金融体制和政策,致使世界各国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世界经济正从传统的货币经济转化为信用经济,金融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一、现代科技的应用使金融机构全能化、金融工具多样化研究各国金融改革的资料不难发现,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它从两个方面促成了金融机构向全能化发展。1.电子技术改变了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手段,使其更加现代化。从6O年代开始,一些大银行和证…  相似文献   

7.
上海外滩驰名中外。然而,近年来兴建的浦东新外滩──滨江大道也不逊色。它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彩带镶嵌在黄浦江东岸,给申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C;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天然地将上海分成东西两块,西岸矗立的古老的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世界各国不同建筑风格的大楼再现了昔日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风采,成为上海的象征。可是,多年来与它一江之隔的浦东陆家嘴却烂泥路纵横,棚户简屋遍布,可谓“涛声依旧”,面貌未变。浦东的开发开放,开垦了这块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上海决定在陆家嘴建立全国唯一命名的金融贸易区,…  相似文献   

8.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则,同样也适用于银行业。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常州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常州地区商业银行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解分析常州地区商业银行的竞争现状和特点,我们选取常州5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调研对象,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05,(7):23-25
外滩的重新定位说明了什么外滩的重新定位折射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困境。按照市政府最初(1992年)的规划,外滩要被打造成为21世纪亚洲“华尔街”。1993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外滩地区恢复金融区功能的规划。1994年上海发展规划再次提出,要形成外滩金融一条街。  相似文献   

10.
<正>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则,同样也适用于银行业。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常州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常州地区商业银行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解分析常州地区商业银行的竞争现状和特点,我们选取常州5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调研对象,结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海西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不仅使全州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而且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使海西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海西州的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金融支持力度减弱和金融服务欠缺的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海西地区金融支持乏力的主要表现1.金融机构锐减。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过机构整合,县一级分支机构基本上是逐步整体退出。到2004年底,海西地区金融机构已减少到130家。现在的布局情况是:除格尔木地区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外,海西东部农业区四个县(市)中,乌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新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专业保险公司、财政证券公司等)不断设立,外资银行陆续涌入,使得由过去几家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商业银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民间金融,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以借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私人与私人、企业与企业、私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信贷以及私募基金、互助基金等。虽然民间金融不登大雅之堂,只能被冠以“地下”、“私募”等称号,却遍布全国,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随处可见,且种类不断翻新,规模不断扩大,用途日益增加。据2005年底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其中私募基金占据了近九成。  相似文献   

14.
两岸间接贸易政策不仅产生转口贸易,又出现了“转口金融”,多家台资企业已在第三地设立公司的方式,辗转进入大陆投资设立金融机构,已有证券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取得专有席位,正式参与市场交易。 另外,部分台湾的大型餐饮业集团已以这种“转口”方式取得外  相似文献   

15.
从金融供求视角论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供求理论及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析 1966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发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提出金融与经济关系的“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供给领先模式认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种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已逾千家,其中,信托投资公司已达400余家,证券公司近100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20来家,还有大量的基金管理公司、典当行以及保险公司等等。其业务范围包括委托存贷款、信托存贷款、投资、保险、证券、基金、租赁等等,业务触角几乎涉猎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国内国际的众多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现代金融深化过程中一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张燕敏 《浦东开发》2000,(10):14-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浦东已形成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引入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开发开放的金融环境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块重要基石,金融业与浦东开发的完美组合,给未来的上海带来繁荣和希望。   在世纪之交的新开局中,浦东金融市场稳步运行,又一批中外金融机构汇聚浦东。中国金融界选定浦东召开峰会等诸多因素推进了浦东金融功能开发日趋升温。 金融功能开发步步推进   目前,在浦东新区注册或落驻的金融机构达 82家,其中中资银行 17家、外资银行 45、保险公司 15家、中外财务公司 5家。这些金融机构不仅为新区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一、发达地区推行“主办银行制”的必要性如何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竞争,联手强化信贷监督,以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与质量,是当前金融工作的迫切课题。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金融机构对此的呼声相当强烈。这是因为:(一)随着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大,金融机构数量的日益增多,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现象越来越普遍“八五”期间,浙江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大中型  相似文献   

19.
历经多年的曲折前行,备受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破茧而出”,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此时出台《条例》可谓“恰逢良机”,既为下一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一批中外金融机构迁入浦东,外资银行试营人民币开始启动。新区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市政大项目的如期进行,重大要素市场的正常运作,新区综合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得到了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业壮大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一、“加速集聚”营造功能开发的新热潮1.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在新区初步形成。至1997年末,新区有分行(分公司)级以上的各类金融机构57家(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不含光大、福建兴业浦东支行),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25家,占全市外资金融机构的46.3%,中资金融机构新增4家,银行网点和证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