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建设如何以人为本?人追求什么?城市建设追求什么?人与城市是什么关系?城市建设如何使人生活的更幸福?对这些问题每个城市建设者都应当好好思考。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必要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般人只看到黄金、钻石是稀缺资源,石油、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却没有看到人是稀缺资源。其实,  相似文献   

2.
一个什么佯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城市,而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 不久前.我偶然翻看了一本书.是1961年一个美国人写的叫《美国伟大城市的生和死》,这本书总结了四个要点,说按照美国城市的发展经验.只要符合这四个要点,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活儿、生机勃勃的城市。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边看边想.跟中国的城市比照了一下,发现我们的城市建设都是反着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美国和日本1985年以后汇率干预的历史,分析为何两国不通过国内制度来解决根本的经济问题,而却偏好使用汇率政策?这种汇率干预政策形成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什么?能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本文在对美国和日本汇率干预政策的分析基础上探讨我国的汇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拥有22万人的大型社区。却没有任何邮政普遍服务设施;一封同城快件竟然在邮递中渐渐“迷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人口多了。邮政普遍服务却日渐落伍。是什么卡住了邮政普通服务的脖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城市“新区” 无论政府、市民、企业都将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城市新区。虽然我国各城市新区所形成的优势产业不尽相同,却又都是城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那么,若从城市产业的空间分布看,我们又当如何理解城市新区这个概念?实际上,城市新区的兴起所造成的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形态,都是以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为特征的,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涉及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意在揭示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它如此成功。19世纪中期,美国高等教育视野狭隘,仿佛是一堆破旧的碎石,毫无学术声誉可言;但到20世纪后半叶,它却变得富可敌国,学术质量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至高赞誉。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忠历 《中国西部》2012,(28):114-115
当在美国NASDAQ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网易公司高调宣布养猪的时候,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与质疑声。可是,时至今日已三年有余,猪却仍未进场,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看来,丁磊“养猪门”的理想主义精神值得有意创业的人为之反思。  相似文献   

8.
2010中国城市品牌榜50强近日揭晓,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发布的榜单引来了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那么品牌之于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城市品牌的价值何在?建设城市品牌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是需要我们一起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亦凡 《江苏改革》2001,(5):34-35
随着美国纳斯达指数的持续暴跌,曾因一度创造“财富社话”而迅速度全球的网络经济,如今却人怀凝为泡沫经济令人望而生畏,如何理性地看待新经济?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它对我省正在推进的“信息化进程”又有什么影响?对于这种种疑问,上至政府下至,均在作枳极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项”任务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轮廓,却在具体操作上留下了意味深长的空白;在核心命题的指向上突出,却在条例上分散含糊。短暂的悸动之后,温州和众多沉默观望者们的迟疑折射出显性共通的焦虑: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到底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能够做一些什么?这一场改革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11.
交流的胜利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高交会已经成了深圳的一张名片。这么说其实算不上什么褒奖。如今在国内,有“城市名片”之谓的会展活动多如过江之鲫,真正实至名归者却很寥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各地方政府嚷嚷了多少年的口号,可实际情况是,大江南北都在搭台,戏唱得好的却不多,高交会是不多的成功例子之一。何以如此?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周刊》10月29日】这是一个对我们有多种用途的坏蛋。全球化一直是两党(特别是民主党)政界人士和许多学者手中的替罪羊。当美国经济出现各种令人不满的问题时,我们都把责任加在全球化的头上。但是在住房市场衰退日益严重之际,美国经济却依然保持活力,什么因素能够解释这个现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书中事     
《发展》2010,(1):158-158
美国近代最有名的女作家玛格利特·契尔,有一次被邀请去参加世界笔会。她没有胸前佩戴名签的习惯。所以,有位匈牙利作家坐在她的旁边,却根本不知这个衣着朴素、态度谦虚的女士是谁。因而他就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同她进行了这样一段谈话:“小姐,你是一位职业作家吗?”“是的,先生!”“那么,有些什么大作,可否见告一二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受到了中方高规格迎接,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连两晚共进晚餐。很多人好奇,一向以美食大国著称的中国,国宴上会有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奥巴马总统在中国吃什么、喝什么?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受到了中方高规格迎接,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连两晚共进晚餐。很多人好奇,一向以美食大国著称的中国,国宴上会有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奥巴马总统在中国吃什么、喝什么?  相似文献   

16.
筱夫 《中国经贸》2009,(1):40-4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深化合作对两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动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是双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美迎来了建交30周年,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如何?中美商贸联委会机制的情况怎样?奥巴马当选美国下一届总统,美国新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有何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这对中美双边贸易将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济源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对于资源枯竭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18.
温饱解决了,农民却困惑了:下一步的发展源泉在哪?为何我们一年到头辛苦却活得不如城里人滋润?为何城市修座花园容易,农村却修条马路都困难?国家财政部长掷地有声:只有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全国人民实现小康才不是一句空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春风和煦的季节里,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共绘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共商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作为一座城市的总规划师,书记、市长们在思考些什么?期待着什么?本刊记者借全国“两会”之机特别采访了六座正在迅猛发展中城市的书记、市长,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规划规划嘴上说说,墙上挂挂”这是多年来人们在头脑中对所谓规划形成的概念。但是我国规划却还特别的种类繁多,从时间和性质上就可粗分为:20年的远景规划,5年到10年间的长期规划,5年内的短期规划……在一个接一个规划出来时,人们却似乎淡忘了上一个规划的内容,没人去问上一个规划实现了多少,带来了什么?然而,这一个个规划带来的是人们对GDP的盲目热情,对各种资源的恣意浪费!有人会说,美国就是这样高速发展的,多年来我们把美国的发展模式当成我们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美国?据专家估算,如果像美国那样的发展方式,人类需要6个地球才够!当美国在爆发的环境危机前惊醒时,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迷失在“高能耗高发展”的道路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如果每一项政策,每一个规划的出台都是依据实际,依据环境真正的承受力而做,我们会少付出多少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