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国以为民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产业,即便是当今欧美发达工业国家,也把粮食产业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发展粮食产业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棉花产业是我国继粮食产业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棉农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棉农稳定也就是农村稳定。同时,棉花产业又是一个弱势产业,棉花的下游产品如纺织、服装等深加工行业受出口制约因素较多,经不住“惊涛骇浪”的考验,一遇到“风吹草动”,棉花生产波动性很大。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棉花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棉花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传统的粮食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粮食产业,由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生产,由多元相关主体自愿联合成利益共同体,是农民参与和实践市场经济的最佳组织形式。把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聚合规模经济,联结为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条就是“协会 科技 企业”粮食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充市围绕打造川东北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示范城市目标,加快转变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扎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把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物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相似文献   

5.
陕西渭北旱塬粮畜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与农业资源条件分析,总结了渭北旱塬粮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渭北旱塬粮食、畜牧发展的区划与“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粮食种植区可分为中西部残塬沟壑粮食主产区、中北部山地沟壑粮食自给区、北部高原沟壑粮食发展区和东部台塬沟壑粮食主产区4个区域;畜牧生产区可分为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区、中部畜牧产业发展区、北部畜牧产业新兴区和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4个区域.“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塬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进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突出渭北养殖业的地方特色优势,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产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复杂、涉及全局的过程,不仅需要人才支撑、政策扶持、法律法规保障,还需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第一,要坚持系统思维,促进各行各业的碳减排。一方面大力促进包括粮食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碳减排,另一方面也需加大对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起来。第二,坚持辩证思维,协调好减排增汇与粮食供给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因完全服从于减排增汇的目标而导致粮食供给失衡,也不能因片面追求粮食的短期产量而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第三,坚持战略思维,重视提高粮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第四,坚持创新思维,深化粮食产业科技创新和粮食碳补偿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有些人忽视抓粮食生产,甚至对过去抓粮食生产的同志冷嘲热讽,讥之为“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认为这些同志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缺乏市场意识等等。 我们要问,发展市场经济与抓粮食生产有何矛盾?粮食生产不发展,就谈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所需的农副产品从何而来?又怎么能有市场经济的繁荣?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说过:“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人们不会忘记,我国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有多少人因吃不饱而患浮肿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生产上了几个新台阶。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当“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是  相似文献   

8.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当务之急就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过去,立足当前,就新时期粮食经济理论作一些初步探讨,更好地为粮食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服务。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无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粮食都是极为重要而又相当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把粮食问题看作生死悠关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尤其是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把它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强调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把粮食生产当作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使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在年连持续增长的同时,1996年粮食生产突破了300亿公斤的大关,夺大灾之年的大丰收,成为全国第一的商品粮大省,粮食生产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粮食生产、科研、流通运作方式存有三大弊端;一是粮食的生产、科研、流通环节,分别由农业厅(局)、农科院(所)、粮食局等部门分管,相互分割,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二是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增收缓慢。三是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亏损大,负担沉重。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优质粮食无货可供,而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优质良种,由于没有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粮农又不“买”他们的账;另一方面,农民又因卖粮难连连叫苦。农民反映,他们并不知道种什么样的粮食有市场,种什么样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迫切要求有一个龙头企业来带动他们。而粮食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