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例探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1.在改制过程中所进行的资产评估工作 ,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环节。(1)搞好产权界定。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认真清理、盘点。固定资产不得以帐面原值折价入股 ,应采用现行市价法重新进行评估。在现行市价法下 ,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会高于原值 ,累计折旧也会增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 ,借 :固定资产 ,贷 :累计折旧、资本公积(固定资产净增加值 )。对于报废的机器设备也要评估残值。职工宿舍、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 ,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 ,委托…  相似文献   

2.
魏彦珩 《发展》2008,(12):45-46
2003年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确定了管人、管资产、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方针。在“三结合”的监管方针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资产”是目标,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现,这就是“事”,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委托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的,所以“管人”和“管事”是实现“管资产”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论与现状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3年12月颁布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无疑,在国有资产这一块中,国有资产即国有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所拥有的资产,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其可以分解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三个子概念。其中,"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就必须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与条件加以研究,例如,资产是否都可能保值增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值增值?在什么样的界面上考察保值增值?如何控制保值增值?等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初浅的探讨和回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全面的推进,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重组、企业破产和兼并等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产权交易市场的日趋活跃,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失,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所以必须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直是经济学界和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法律和规章逐步完善之后,关键是要抓住责任主体,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新一届政府刚刚组建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把对国企经营者的考核作为国有资产监管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按其存在的不同领域和经济用途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二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要求其保值和增值的国有资产,它主要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金融性资产(有价证券)、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用于行政、公益服务事业及未启用的国有资产,主要存在于同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教育化等机构。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虽然也要加强管理,以充分发挥其效用,但对它一般不要求有保值和增值功能。而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巾发挥主导作用.它必须具备保值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落实“出资人到位制度”,促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根本的在于体制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就无从谈起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出资人到位制度”。一是要从中央到省、地、市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精干高效、业务精通、协、调一致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切实履行好“管资产、管事、管人”的3大职责,认真履行出资者职责,依法维护和享受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在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值得重视和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其一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考核,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二是如何建立更好地激励约束机制,以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层人员的积极笥和创造性,确保国有资产在发展中保值增值。并且,这两者这间又存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戴凤屏 《中国经贸》2014,(20):278-2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市场的改革,国有单位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组活动,其中,国有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和调整。国有经济资产结构的变革给我国国有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防止国有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并且有效地保值增值成为了国有单位资产管理中重要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由于国有单位审计工作的漏洞,我国国有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国有单位资产流失,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的审计是保障我国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明超 《中国经贸》2023,(13):119-121
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背景,围绕财务管理展开研究,首先剖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当下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现状,最后提出强化财务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优化对策,旨在强化财务管理效果,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促进国有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望相关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方面的保障,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稳定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的发展和利用也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但是我国国有资产在管理和监督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加强会计监督,针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对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的巩固和加强,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将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囿于种种原因,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发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紧要,真正有意义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及其基础——整个社会资产,特别是公共社会资产效率的发挥。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劳动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资产的资本化,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为我们建在最繁华地段的保障房,本身就在保值增值。在江西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看来,解决百姓住房问题没那么难。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6日,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挂牌成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全民资产的托管人,拥有“管资产、管人、管事”的“三管”之权。  相似文献   

16.
尉然 《天津经济》2011,(3):61-63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国有资产核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视角,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注重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为基础、应明确计量、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国有资产在持续期间存在资产减值与升值,并不存在折旧"、"国有资产减升值判断标准及依据"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建新 《理论观察》2012,(6):104-107
监事会要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定位,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严格程序、制度、监督和评价入手,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发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的监督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经营管理、防范决策风险、促进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杨平  黄华 《现代乡镇》2005,(7):10-15
为了尽快建立起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确保广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创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对广东国资监管体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志平 《上海国资》2003,(11):21-25
国有资产的盘子是12万亿,这是国有经济的"家底"。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在国有经济领域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他们的价值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上是无法得到反映的。物质、货币形态的国有资产不会自动地保值增值,而只有在恰当的运作中,国有资产才会得到保值增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国有经济领域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劳动和智慧,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于是,我们可以说,12万亿国有资产所构成的国有经济的"家底",必须依靠另一类"国有资产"——国有经济领域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努力加以支撑。由此可以说,另一类"国有资产"——国有经济领域管理者和经营者,是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要求高校后勤企业增强产权意识.明确产权关系,承担起国有资产增值和保值的职责.从无偿占用向资产有偿管理模式转换。其主要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