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6):125-133
从技术角度来看,审计的逻辑过程,首先是审计目标和审计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取证模式来获得审计证据;最后,根据审计证据确定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审计主题。一方面,它将审计目标和审计取证模式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审计取证模式决定审计意见类型。正是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由于审计取证模式不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不同,从而,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审计目的是将审计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审计具体目标也是将审计目标具体化。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取得审计证据,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审计工作就是合理有效的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进行判断的工作。笔者在本文就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的取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审计的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首先详述了常用的审计技术及其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合适性、可靠性问题及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合理应用这些审计技术、设计合理的审计证据收集程序、减少审计风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芳 《审计月刊》2005,(7):47-47
该国际审计准则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审计人员为获取审计证据而应采取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谢盛纹 《财会通讯》2007,(10):58-59
一、审计证据相关性的界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是审计证据的关键特征,不具备相关性的审计证据对待证认定的证明是毫无用处的。在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适当性内含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审计证据的基础,它涉及证据的收集与评价,是审计人员做好审计计划、编好审计方案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的意图和期望。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主体取得的用作证明事实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依据的证明材料。审计目的具体体现为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又细化为审计具体目标。审计活动的重中之重是获取审计证据。整个审计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计证据的搜集、整理,并以此作为依据得出审计结论。  相似文献   

7.
审计证据是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审计证据的取得是通过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再收集证据,再评价证据,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证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审计证据不足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揭露深层次问题,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证据不够充分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要求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意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但有些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内容,只是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收集、取得的与审计内容、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资料,它是审计结论、审计评价、问题定性、审计处理及审计意见和建议最基础、最重要的依据。审计证据的质量在是审计项目质量最有力的、不可或缺的保证,没有客观、真实、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在审计工作中.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整理审计证据:要形成任何审计意见和决定都必须以充分的证据为基础。否则,审计文书就不可信赖。因此.审计证据是审计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学《规范》,对《审计证据准则》“第三条”谈点个人学习体会与粗浅认识,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李璐  王伟 《电子财会》2004,(2):23-26
并行审计技术(Concurrent Auditing Technique),是指在应用系统对其业务进行处理时,同时采集审计证据的技术。并行审计技术采集审计证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采集、处理和打印审计证据,需要在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中嵌入专门的审计模块;二是将采集到的证据存储在应用系统件或专门的审计件中,以便审计人员进行审查。使用并行审计技术,虽然证据的采集与应用系统的处理同时进行,但是证据的报告时间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一、审计证据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传统环境下审计人员搜集基本的审计证据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询问法。询问法一般指从独立的部门、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口头证据。询问法用来从被审计单位和外部获得信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询问法可以获得重要的审计证据,但是不能提供充分的没有重大错报的审计证据。通过询问法获得的审计证据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事实的客观依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建议结论的基础,是解除和追究行为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客观依据和基础,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认识审计的客观环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独立性、客观性,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减少或避免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审计记录是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项目工作中,对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审计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进行的书面记录,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综合反映。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取得的证据,是获得审计结论的基石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时,对所审计的项目应该表明态度。要表明态度,不能凭主观印象,而要通过审查、搜集、分析各种有关资料来决定。这些经过筛选、整理可以用来表明态度的资料,就是审计证据。一般来说,进行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审计证据的过程。只有占有可靠的、充分的、足以认定事实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才能恰当的表示态度,审计结论才能令人信服。审计证据的质量、数量和收集证据的效率是研究审计证据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志坚  陶萍 《会计之友》2007,(6Z):48-49
要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就必须依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内容或事项收集审计证据。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是形成准确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了完整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法体系以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收集、鉴定和运用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计算机在审计过程的运用将不可避免地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审计证据是审计监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基础和后盾。如何搜集审计证据,既是基础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应用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沈仁 《中国审计》2005,(1):16-18
效益审计证据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效益审计事项真相,形成效益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收集充分、可靠和相关的证据,几乎贯穿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便为审计结果和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现场审计、调查研究是为了收集证据;进行分析是为了测试、验证证据;形成结论是在运用证据。效益审计证据是形成效益审计结论的基础。因此,弄清效益审计的特点,以及收集和评价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审计证据直接关系到审计质最的优劣。审计证据的收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原则。审计证据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的内在联系程度。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审计事项必须密切相关才具有证明力。审计人员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和否定被审计单位认定  相似文献   

20.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第四条规定,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只有具备以上四性的审计证据才是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才能够支持审计结论。但是,目前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更注重在审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处理、处罚,对如何取得符合“四性”的审计证据往往未引起必要的重视,给审计执法工作带来了风险。本文仅就目前审计取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供审计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