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从安阳市土地局了解到,一些金融机构办理以土地使用权作抵押贷款时,未按《担保法》的规定到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办理《土地他项权力证明书》。据不完全统计,应当依法登记而未登记的土地抵押合同,占了该合同的一半以上。《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这就是说,安阳市的土地抵押合同有一多半是无效合同。由于抵押物未办理登记,其担保合同无效,导致抵押权人处理抵押物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抵押物登记具有广泛的作用,它不仅在特定情况下是抵押合同生效、抵押权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强化抵押权的效力,促进抵押权的实现。因此,在担保活动中人们应当重视抵押物登记,即使法律不要求强制登记的抵押行为,债权人也应为了降低抵押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尽可能采取登记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担保法》中禁止重复抵押有失科学性 ,设置提前清偿制度也不尽合理。完善我国抵押权立法应规定抵押权行使的除斥期间 ,并设置抵押合同的担保期限。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因其操作较一般抵押制度更安全、更高效率、更长周期而受到金融界的广泛青睐。实践中,对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实际操作和运用,我国已通过《担保法》、《担保法解释》、《物权法》等法律构建起了基本框架,但因一些细节类的规定仍不够详尽,导致实践中仍然无法很明确地进行审判和执行,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司法实务中,法院常遇到诸如担保债权如何确定、抵押物被法院查封后抵押权人是否继续享有优先权、最高额抵押期限未届满前抵押权人转让债权是否继续有效等问题,需要通过扩大最高额抵押权的适用范围、明确最高额抵押中的债权范围、确定抵押物被查封后的优先权等措施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5.
抵押期间抵押物的转让涉及到抵押人、抵押权人和第三买受人的利益,三者利益的衡平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文章在肯定抵押物自由转让的基础上,从抵押权追及力产生的基础及动产和不动产的不同公示制度出发,拟建立基于民法诚实信用原则,以抵押权追及力为中心的平衡三者利益的抵押物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6.
担保法第49条对抵押人转让抵押物规定了相对详细的转让条件,从立法上承认了抵押权人对抵押物转让价金的物上代位权,同时也加重了抵押人的责任,否定了抵押权的物上追及力,对受让人的权利未予以充分的保护。为此,有必要在将来制定物权法时予以纠正,恢复抵押物权的追及力。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抵押是一项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预售房可以作为抵押标的物,而无偿划拔取得的国有土地不得设定抵押;抵押期限和债务履行期间为不同概念;抵押权的顺序应按具体抵押部分来明确划分。  相似文献   

8.
罗进 《企业家天地》2005,(10):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8规定:抵押权又人将已出相的财产抵押的,应当书面通知承租人,原稠赁合同继续有效。根据“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租赁具有物权化的性质,可以对抗抵押物买受人。但是抵押人在抵押后将抵押物出租,能否适用“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实现抵押权时,租赁权能否对抗抵押权?日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本市首例此类型房屋租赁纠纷案,一审判决驳回深圳市都都文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都都文具)要求深圳市新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陆通实业)继续履行房屋稠赁合同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9.
动产抵押担保是为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在传统民法体系之外创设的法律制度。我国《担保法》虽也规定了动产抵押担保制度,但这一制度的法律规范本身及实施中均存在相当问题。本文对动产抵押担保的物、动产抵押登记与动产抵押契约发生冲突时抵押权效力的界定、动产抵押登记期间的法律性质、动产抵押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等重要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实务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抵押贷款中在抵押物登记、抵押登记收费、抵押贷款有效性、抵押物管理、债权实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善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尽快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健全登记制度,规范登记行为,确保登记质量;统一抵押登记收费标准;加强抵押物的管理;建立健全抵押贷款市场的中介机构;严格落实贷款审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协调加强部门协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抵押登记与抵押合同之间的关系、抵押登记与抵押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抵押登记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进行了讨论,并对抵押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任颖 《西部金融》2013,(5):42-45
预抵押登记是《物权法》规定的预告登记制度的一种,是在商品房未取得产权证书前,因借款人(购房人)向商业银行申请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需要而设定的非正式抵押登记。在现行法律法规、金融监管和司法实践框架下,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预抵押权行使、撤销、预抵押物查封、费用承担等诸多风险,提出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抵押担保是五种担保方式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担保方式,但重复抵押与再抵押在立法上及司法实践上一直存在矛盾。理论上,再抵押有利于保护抵押权人利益,但实践中,常因抵押权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跟抵押权实现时的价值不一致,立法上肯定重复抵押则更具必要。  相似文献   

14.
合法合规地实施抵押物登记对化解金融潜在风险具有现实的意义。文章对当前在抵押登记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03年底,岐山县抵押贷款2.98亿元,账面有效抵押贷款额2亿元,但实际上,1.97亿元抵押贷款事实上已成为呆滞,占抵押贷款的66%.在无效抵押中:缺财产抵押权证的1笔;未经国土部门登记的2笔;未经房管部门登记的5笔;未签订财产抵押契约的2笔;无抵押物清单的1笔;设备抵押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年审的9笔;土地与建筑物未一同抵押的1笔;抵押合同已超过有效期的10笔.  相似文献   

16.
公证抵押登记有其自身特点,同时由于存在登记的对象多样性、登记信息交流机制不完善、抵押人不诚信的成本极低等因素,公证机关办理登记时,在确定抵押物的权属及是否重复抵押上面临较大风险.为有效防范上述风险,应着力建立公证抵押登记的内部查询网络,建立抵押人保证书制度和抵押权人声明书制度.  相似文献   

17.
抵押权作为"担保之王",既可以免去担保人因占有标的物所带来的负担,又可以充分发挥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和担保价值。抵押物登记是抵押权获得公信力的必要途径,它对于充分发挥抵押的担保功能,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避免纠纷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抵押权的实现是抵押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在共同抵押制度中,共同抵押权如何实现,其实现规则如何设计更能平衡抵押权人和抵押人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共同抵押权的实现,通说采"价额比例分配主义".本文通过对各抵押物均设定负担额和部分抵押物设定负担额的不同情况举例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更为简便、实用、公平的实现规则"负担额比例主".  相似文献   

19.
抵押担保是五种担保方式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担保方式,但重复抵押与再抵押在立法上及司法实践上一直存在矛盾.理论上,再抵押有利于保护抵押权人利益,但实践中,常因抵押权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跟抵押权实现时的价值不一致,立法上肯定重复抵押则更具必要.  相似文献   

20.
抵押是交易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的担保方式,而不动产抵押更是成为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抵押物。我国法律对于不动产抵押的规定并不完善,在实践中产生一些法律问题,比如不动产抵押物转让、分别抵押和单独抵押、以物抵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