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1987年比1986年增加835.7亿元,1988年比1987年增加728.2亿元,1989年比1988年增加1333.5亿元,到1990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7033.93亿元,比年初增加1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 一、1990年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特点 1.存款利息率对储蓄低弹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5年-2005年安徽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基本情况及其呈现的特点 根据1995年~2005年《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11年来,安徽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呈逐年增长趋势:1995年为683.93亿元,2000年为1447.72亿元,2005年为3508.70亿元(具体数据见表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安徽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呈现出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快、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高于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城乡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6193·36亿元,相当于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倍。从广东省范围来看,1985年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仅为154·88亿元。但1985年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在广东省的全面实施,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迅速增长。尽管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季节变动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季节变动的各类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与季节变动相关的用户群体进行了划分,填补了我国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季节分析方面的理论空白,提出了完整的"季节变动因素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城乡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6193.36亿元,相当于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倍.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分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与结构,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居民储蓄存款结构的分析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预防性、周转性、投资性和生活性四类储蓄动机,并探讨了社会环境、社会群体、家庭财产和储蓄动机对储蓄存款结构的影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结构变动因素分析法",对于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及其变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宇 《中国金融》2004,(17):30-31
今年年初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呈持续回落态势(见图1)。2004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民币,下同)余额1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同比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目前,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已经回落到2002年4月份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在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步上升,截止198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累计达5100亿元,为1978年的22.2倍,平均每年递增33%以上。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工农业产值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特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乡储蓄存款超常增长。1989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47亿元,其中当年净增额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1990年城乡储蓄存款又增加1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553.5亿元。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储蓄资金大量涌进储蓄,形成大量的虚拟储蓄存款。所谓虚拟储蓄存款,就是金融部门在吸储过程中所吸收的  相似文献   

10.
陆惠敏 《现代金融》2003,(12):15-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截至2003年7月,全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10.6万亿元。怎样充分用活这笔资金,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施洪鸣 《金融纵横》2000,(8):48-48,20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势开始减弱,截止2000年3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2492亿元,比年初增长8.1%,增幅比1999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一至三月份新增储蓄仅为3137亿元,比1999年同期少增加1309亿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季节性变动规律,准确分析和预测这种变动规律,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春节是对居民储蓄影响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季节变动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春节效应"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传统传统节日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1年5月末,抚宁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7亿元,比年初增加8.4亿元,增长8.52%。在目前全国性"存款大搬家"、居民储蓄存款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抚宁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以月均1.68亿元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海南金融》2003,(9):31-35
本在现代储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南省的实际情况,修改假设、增减变量,利用建省以来的官方数据做出了海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对模型的各项数量指标做了简要的经济学分析,得出了几个主要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名义GDP变动l%,存款总额就同向变动1.36%;银行利率变动l%,存款总额就同向变动0.17%;消费价格指数变动l%,存款总额就反向变动0.84%。  相似文献   

15.
一、城乡居民储蓄适度增长规模的确定判断储蓄存款增长规模是否适度的“标准”应是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如果储蓄增长或减少导致国民经济处于不正常的运行状态,那么,储蓄存款的增长规模便是不适度的,反之则是适度的。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步上升,截止198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累计达5100亿元,为1978年的22.2倍,平均每年递增33%以上.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工农业产值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1989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8%,职工工资总额增幅比上年下降9.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出现年净增1334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5.4%,是历史以来所罕见的。因此,这种二律背反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到2002年的24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增至86910.65亿元,增长412倍,年均增长28.5%。巨量的储蓄存款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也是社会有力的稳定器,但也给国民经济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风险。分流储蓄存款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分流10万亿储蓄存款?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创建新的回报率较高、风险不大的金融产品;合理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只对定期存款账户计息,不对活期存款账户计息,应是分流10万亿储蓄存款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差异化可以利用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指标,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找出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1991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110亿元,比1990年增加2076亿元,增长速度为29.51%。从1988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有70%依靠信贷资金,而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息、征收利息所得税、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桂林市城乡储蓄存款结构、储蓄存款增加额及增速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为掌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变动情况,了解和分析新增储蓄存款中非居民存款分布结构及变化特点,我们在桂林全辖内按分布状况重点选择了45个储蓄网点(包括农村信用社)作为储蓄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全市储蓄存款的结构、增长变动趋势和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