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敏华 《大经贸》2007,(4):76-78
近年来,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应诉率从2002年的4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对来自欧美等重点市场的应诉率更达到100%;同时,胜诉率也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状况仍不是很理想。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不但要敢于应诉,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应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方面,应诉企业需要配备反倾销会计人员,收集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会计资料,配合律师填答调查问卷并进行会计举证。同时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懂得反倾销会计的专业人才,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服务。在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方面,申诉企业需要懂得提起反倾销会计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预警、应诉和复审等工作。第三条中国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后,在调查期内生产和向调查国或地区出口涉案产品的全部涉案企业应积极参加应诉,以维护我国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规范和指导全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应诉工作,有关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依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协调反倾销应诉。第二章应诉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4.
广东外经贸部门加强对企业反倾销应诉工作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愈演愈烈的外国反倾销,广东省外经贸部门在强化出口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反倾销应诉工作的领导,把反倾销应诉纳入执法责任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逐步普及外国反倾销法律知识,并协调、指导和依靠企业做好国外反倾销的应诉工作。从而减少了损失,较好地保住了有关商品的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印度反倾销和中国企业应诉的博弈关系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定的条件之下的: 第一,反倾销和应诉博奕关系中的博弈主体:在倾销和反倾销中存在着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奕关系,本文只讨论印度作为进口国的反倾销和中国出口商应诉反倾销的博奕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对反倾销     
《中国工商》2004,(1):34-35
应诉反倾销是一项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协调作战的系统工程。经历过反倾销调查企业的经验是:应诉越快越好.企业越多越好,证据越细越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Cournot同质产品竞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反倾销应诉费用内生化模型,分析了反倾销诉讼发起国企业(进口替代企业)与应诉企业(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假定两者不能达成协议).表明应诉费用越高,即设置的应诉门槛越高,进口替代企业越有利.而对出口企业而言,则存在一个最佳应诉费用点,在其期望应诉费用未到达该最佳应诉费用点之前,越努力去应诉对自身越有利.在实践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应诉成本往往很高,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期望成本和承受能力,导致出现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规避国际反倾销风险的会计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可谓努力应诉,但收效并不理想。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笔认为除了有效的积极应诉抗辩以外,合理规避应该是上策。  相似文献   

9.
《大经贸》2001,(2)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口所面临反倾销调查的严峻局面使得反倾销应诉专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反倾销应诉专业律师和会计核算人员是目前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的主要成员,但是,我国的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供需失衡、素质不高等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反倾销应诉专业队伍迫在眉睫。从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结构中发现,增加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供给、分流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需求以及构建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信息库成为有效解决我国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经贸》2001,(2):10-11
面对外国如此多的反倾销,我国企业大多数显得漠然,不敢应诉,惧怕应诉,即使应诉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处被动挨宰地位.然而应诉与不应诉的结果,即在反倾销诉讼中的损失是截然不同的,比如1994年5月9日,美国对我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57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只有3家企业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2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零,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市场.很显然,重视应诉的结果比不应诉更积极、更主动,体现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潘灯 《商界》2008,(12):128-132
自己精心发明了专利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却仍然遭遇进入壁垒甚至被侵权起诉。 应诉,将面临上百万美元的诉讼费用;不应诉,则是海外市场的永久性禁入的风险,燕加隆木地板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不应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成本资料不真实、成本核算不规范、应诉成本高和没有足够的应诉资金。解决的办法是应用电算化精确核算成本,减少成本核算误差。另外,要使企业积极应诉,企业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应诉;本文提出了成立应诉基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地方行业协会通过价格协调、组织企业积极应诉、帮助企业应诉、建立反倾销应诉预警体系等功能的发挥在应诉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只有及时提供系统、可靠的会计信息举证资料,才能有力支持本企业反倾销的应诉。以下笔者就企业会计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所起的作用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应诉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从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现实情况看,企业尽快搭建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平台,是应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西方国家企业的通常情况和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经验教训,应诉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资料完整、内容广泛、数据可采、能发挥预警作用的会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应诉的成本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要想应对国内外的反倾销调查,必须加强从会计的角度来应对。在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以及是否被调查机构认可是影响反倾销应诉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拟对基于反倾销应诉的成本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江苏商论》2003,(12):38-39
反倾销应诉搭便车是指我国企业在面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时,不应诉企业在不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情况下,依仗应诉企业的努力而获得与应诉企业同等收益的一种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探讨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与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工作,2001年10月21日我国出台了<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规范了反倾销应诉相关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根据该规定,与反倾销应诉相关的人包括: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应诉组织单位(包括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协助单位(行业协会)、各驻外使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室)、应诉企业及其律师.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反倾销应诉成本分析应诉成本是指国内涉诉企业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主要由反倾销应诉的前期费用、律师费用、应诉小组的组织成本、收集信息费用4部分构成。 (一)前期费用目前我国参与反倾销应诉的组织者多是进出口商会,一个案子发生了,往往需要经过了解涉案企业出口情况、召集相关企业开会、宣传政策并征求意见、确定应诉企业、确定委托律师等前期程序。只有明确有人支付应诉费后,应诉工作才能真正开始启动。 (二)律师费用反倾销应诉工作专业性很强,且要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过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